[发明专利]一种摩擦式单向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6096.1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众戴斯汽车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9 | 分类号: | F16F15/129;E05F5/08;E05F15/6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单向 阻尼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门电动撑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式单向阻尼器,包含输出轴、壳体、凸轮、输入轴和阻尼模块;输出轴上设置第一传动凸起结构,凸轮中央设置向匹配的第一传动通孔,互相带动旋转。输入轴上的E字型凸起结构嵌入凸轮两侧的两个U型凹槽结构中。在E字型凸起结构和U型凹槽结构之间的空隙中,布置多个摩擦柱。在摩擦柱之间,设置用于分隔摩擦柱的隔离材料。摩擦柱在反向驱动时带动阻尼模块提供阻力,而正向驱动时不带动阻尼模块,不提供阻力,从而在正向驱动过程中节约电机能量的同时,保证了反向驱动中提供满足电动撑杆需要的阻力,并且可以选用更小功率的电机,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门电动撑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式单向阻尼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技术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目前大部分的汽车尾门也有原来的手动开关门升级成了电动开关门系统,极大的改善了客户的用车体验。那么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尾门系统还是由电动撑杆来驱动,电动撑杆主要有电机、减速箱、阻尼器、丝杆、弹簧等部件组成,电机动力通过减速箱和阻尼器然后驱动丝杆旋转,丝杆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从而驱动门的开启和关闭。目前客户一般要求汽车尾门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何位置都要能停止并能稳定的保持在该位置,那么为了能使汽车尾门在开关门的过程中的任意位置都能下来并稳定地保持在该位置就需要撑杆本身有一定的系统阻力,所以大家往往会在撑杆的内部增加一个阻尼器来增加系统的阻力以便汽车尾门更好的悬停。
电动撑杆工作中驱动力的传输有两个方向:第一种正向传输:电机→减速箱→阻尼器→丝杆→尾门,(此过程驱动力从阻尼器的输入轴传入,输出轴传出),对阻尼器来说叫做“正向驱动”;
第二种反向传输:尾门→丝杆→阻尼器→减速箱→电机,(此过程驱动力从阻尼器的输出轴传入,输入轴传出),对阻尼器来说叫做“反向驱动”;
为了使尾门能更好的悬停,我们其实只需要在阻尼器“反向驱动”过程中增加系统的阻力,“正向驱动”过程中不需要提供阻力。
目前市面上的阻尼器都为双向阻尼器,也就是在“正向驱动”和“反向驱动”的过程中阻尼器都提供阻力作用,这样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阻尼器在“正向驱动”的过程中也会提供阻力,这样电机就会消耗掉很大一部分电机功率用来克服阻尼器的摩擦做功,产生大量的能量浪费,而且为了满足系统的动力要求我们会选用更大功率的电机,这样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式单向阻尼器,用来克服双向阻尼器能量浪费严重和产品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的特点。本发明的摩擦式单向阻尼器,只在反向驱动过程中提供阻力,而在正向驱动过程中不产生阻力。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摩擦式单向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输出轴、壳体、凸轮、输入轴和阻尼模块;
所述输出轴上设置的第一传动凸起结构,与所述凸轮中间设置的第一传动通孔相互配合连接;当所述输出轴旋转时,所述第一传动凸起结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通孔带动所述凸轮旋转;当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第一传动通孔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凸起结构带动所述输出轴旋转;
所述输入轴上设置的E字型凸起结构,与所述凸轮两侧的两个U型凹槽结构相互配合,嵌入到所述凸轮的所述U型凹槽结构中;所述U型凹槽结构的顶端形成的圆弧面的圆心,不与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重合;当所述输入轴旋转时,所述E字型凸起结构通过所述U型凹槽结构带动所述凸轮旋转;当所述凸轮旋转时,所述U型凹槽结构通过所述E字型凸起结构带动所述输入轴旋转;在所述E字型凸起结构和所述U型凹槽结构之间的空隙中,布置多个摩擦柱;在所述摩擦柱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摩擦柱的隔离材料;
所述输出轴、所述凸轮和所述输出轴通过垫片和螺钉依次连接后,套装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凸轮之间,设置有用以增加所述输出轴、所述凸轮和所述输出轴旋转阻力的所述阻尼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众戴斯汽车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奥众戴斯汽车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6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关节置换配准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跨终端多文件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