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占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3463.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山;缪其恒;赵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黄定红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占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原始图像输送至深度学习全卷积网络,以提取路面上多个车道的粗粒度掩膜,并根据所述粗粒度掩膜生成二值化特征图;在所述二值化特征图中初步确定属于目标颜色的车道,通过幂函数曲线拟合以提取精细车道,并统计各车道的颜色,再将各车道的二值化亮点转换到HSV彩色空间,使用Kmeans算法对车道进行颜色聚类,以鉴别出属于目标颜色的目标车道;根据所述原始图像中车辆的3D信息定位所述车辆所处的车道,以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车道内;若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目标车道内,则对所述车辆进行标记。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识别准确度低、车道范围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占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应对公共交通出行需要,各地纷纷规划高峰期公交车道专用道,以北京为例,其定义公交流量占道路流量30%以上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道特定时间专道专行,但占用公交车道的现象屡禁不止,传统违法抓拍的方法为固定龙门架,设置卡口电警或交通电警定点抓拍,人为规避较为容易。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纹理计算、图像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手段对抓拍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公交车道的二值化图像,然后判断非公交车是否处于公交车道内,但这种方法对公交车道识别的准确度较低,在进行颜色统计时,虚线车道会对统计结果产生影响,导致车道范围判断不准确,影响违法占道抓拍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占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识别准确度低、车道范围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占道检测方法,包括:
将原始图像输送至深度学习全卷积网络,以提取路面上多个车道的粗粒度掩膜,并根据所述粗粒度掩膜生成二值化特征图;
在所述二值化特征图中通过幂函数曲线拟合以提取精细车道,将各车道二值化点对应的原始彩色图像中的点转换到HSV彩色空间,使用Kmeans算法对车道进行颜色聚类,以鉴别出属于目标颜色的目标车道;
根据所述原始图像中车辆的3D信息定位所述车辆所处的车道,以判断所述车辆是否处于所述目标车道内;
若所述车辆处于所述目标车道内,则对所述车辆进行标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原始图像输入至深度学习全卷积网络,以提取路面上多个车道的粗粒度掩膜,并根据所述粗粒度掩膜生成二值化特征图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原始图像输送至所述深度学习全卷积网络,经过卷积、池化、激活、反卷积的传导过程,计算得到与所述原始图像尺度相同的多个车道的所述粗粒度掩膜,经过二值化膨胀腐蚀的连续计算后,获取连续的所述二值化特征图。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二值化特征图中通过幂函数曲线拟合以提取精细车道线,将各车道二值化点对应的原始彩色图像中的点转换到HSV彩色空间,使用Kmeans算法对车道进行颜色聚类,以鉴别出属于目标颜色的目标车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在所述粗粒度掩膜中提取若干个二值化点集,采用幂函数拟合算法,拟合车道线方程;
将每一个车道二值化点对应的原始彩色图像中的点转换到HSV彩色空间;使用Kmeans算法对车道进行颜色聚类以获取集合结果;
根据所述集合结果统计车道颜色信息,并根据几何位置关系,对车道进行排序,将相邻两个车道线均为目标颜色的车道确定为候选车道;
提取候选车道的ROI图像,进行透视变换,统一转换为矩形图像,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目标车道二分类,以鉴别出属于目标颜色的目标车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3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