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MT变档器耐久性能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2953.2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3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易鹏;彭吉刚;桂立;云茂盛;邹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肖云杰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mt 变档器 耐久 性能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AMT变档器耐久性能检测方法,将变档器的拨叉驱动连接一换挡负载轴且换挡负载轴在拨叉驱动下可沿自身轴向往复运动,换挡负载轴负载连接挂档、退档加载单元;挂档加载单元的输出端的做功方向垂直于换挡负载轴并作用于换挡负载轴上以模拟提供挂档阻力;退档加载单元的输出端的做功方向垂直于换挡负载轴并作用于换挡负载轴上以模拟提供退档阻力;启动变档器的换挡电机,拨叉反复摆动并带动换挡负载轴沿轴向往复运动,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挂档、退档阻力以此进行变档器的耐久性能检测。通过挂档、退档加载单元加载于换挡负载轴上,在换挡负载轴滑动时模拟实际工况提供阻力,可更为真实有效地模拟实际工况负载,提高耐久性能检测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中机械部件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MT变档器耐久性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搭载使用AMT变速箱的汽车越来越多,AMT变速箱是由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改进而来的一种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既具有普通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
AMT变速箱中的选换档执行机构,也称变档器,可以参见CN101230908A,选换档执行机构具有可轴向运动和沿自身轴线转动的变档轴,变档轴上连接有拨叉(也称拨片、拨头等)并带动其同步运动来传动完成选换档动作;变档轴沿轴向运动时对应为选档,变档轴沿自身轴线转动(通常为±16°)时对应为换档,在选换档执行机构上对应设有选档电机和换档电机来驱动变档轴。实际生产中,选换档执行机构通常由配套企业提供给装配厂家或整车厂家,交付产品时需要一并提供相关的检验数据表,以证明产品的各项性能、耐久寿命等达到技术要求,但相关的检测并未标准化,各企业检验方式不一,依托的检具也各异,就耐久性能来说,目前的检测普遍都没有达到近工况负载(阻力)的情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存疑,现有技术CN102507179A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比如CN204202870U公开的一种AMT 变速器试验用负载模拟装置,其直接通过圆柱螺旋压簧的压缩来模拟双向的负载,但简单的一根圆柱螺旋压簧的直接压缩,并不能有效模拟实际工况负载;而前面提到的CN102507179A公开的解决方案,想完全复制模拟离合、选档、换档的实际工况,其提供的检具和方法如要应用,初期成本、使用操作成本(操作比较复杂)以及后期维护更新的成本都比较高,对单一生产选换档执行机构的配套企业来说,购置使用的负担过大、意愿低,实际应用的很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AMT变档器耐久性能检测方法,避免目前AMT变档器的耐久检测未能有效模拟实际工况负载的问题,取得结构简单并能有效模拟变档器实际工况负载的效果,提高耐久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MT变档器耐久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变档器,所述变档器包括换挡电机,所述换挡电机驱动连接变档轴并可驱动所述变档轴正反向转动,所述变档轴上固定连接有拨叉以随变档轴的小角度正反向转动而同步摆动;拨叉的自由端驱动连接一换挡负载轴且所述换挡负载轴在拨叉驱动下沿自身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换挡负载轴负载连接挂档加载单元和退档加载单元;挂档加载单元的输出端的做功方向垂直于换挡负载轴并作用于换挡负载轴上以模拟提供挂档阻力;退档加载单元的输出端的做功方向垂直于换挡负载轴并作用于换挡负载轴上以模拟提供退档阻力;启动换挡电机,拨叉反复摆动并带动换挡负载轴沿轴向往复运动,换挡负载轴沿轴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所述挂档阻力和退档阻力以此模拟对变档器的耐久性能检测。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换挡负载轴可沿轴向滑动地连接于基架体上,换挡负载轴的一端设有连接部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拨叉的自由端相连,所述挂档加载单元和退档加载单元也连接于基架体上,挂档加载单元和退档加载单元的输出端作用于换挡负载轴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29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