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工不规则管道外壁的辅助夹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1807.3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1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尧;万嵩林;万奎平;李瀚捷;魏朝阳;邵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不规则 管道 外壁 辅助 夹持 装置 | ||
一种用于加工不规则管道外壁的辅助夹持装置,包括供放置气缸的气缸架、连杆、气缸杆、气缸、法兰盘、电机保护壳、顶锥、三爪卡盘卡、电机轴套、供轴承放置的轴承支架和电机。借助该夹持装置可以将不同长度,不同外表面形态的管道进行装夹、转动,实现全程自动化,一次装夹可对外表面360度无死角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不规则管道外壁的辅助夹持装置,通过该夹持装置可以将工件保持位置确定地、抗扭地、可旋转地、可调整姿态地、可松脱地固定在辅助夹持装置上,实现一次装夹,可对不规则管道外壁360度无死角加工。其中,夹持装置可以通过法兰盘连接在机器人上。
背景技术
已知的工业机器人,特别是串联式工业机器人目前广泛应用于搬运、焊接、打磨、抛光、喷漆等加工的第一线,大批量地制造多种产品。由于采用了自动化的工件供应,因此,这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搭配专用辅助夹持装置,能够全自动地完成各种加工任务,解放劳动力。
已知的不规则管状工件外壁加工方法,由于管道代表面复杂多变,小批量加工时难以对其制造专用的辅助夹持装置,成本高。大多数依靠人工进行加工。机器人采用气缸与气动三爪卡盘,电机构成的辅助夹持装置,不需要额外设备,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机器人加工中。
管道辅助夹持装置大多采用对管道外表面进行夹持的方式进行定位,往往一次装夹能加工的表面受到辅助夹持装置限制,需要二次装夹,更换辅助夹持装置位置,重新暴露出未加工表面,进行再次加工。就形成了二次定位误差,影响加工效率的同时,影响加工精度。整体设计沉重,不可移动,为典型的传统加工设备,没有自动化加工的特征。
专利公告号CN211681757U公开了一种管状工件辅助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旋转机构、底板和第二夹持旋转机构,第一夹持旋转机构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部安装一对直线导轨,导轨上滑动安装与之匹配的滑块;第二夹持旋转机构通过其下方固定的垫板与滑块连接,垫板下部设置制动器;所述底板上固定限位块和推动气缸,限位块上安装液压缸,推动气缸推动垫板向限位块方向移动,制动器为导轨钳制器,第一夹持旋转机构和第二夹持旋转机构上均安装有电机,滑块至少为4个,于固定管状工件的连接件.原理:该装置用左右两个电机带动管状工件旋转,滑道提供位移。
存在的问题:1.该装置需要两个电机来带动管状工件选装,有一个电机是冗余的,两个电机旋转很难实现同步,造成管状工件承受扭力,破坏工件。2.该装置设计重点在底板上的移动部,并未对固定管状工件的连接件进行设计,固定管状工件的连接件没有广泛适用性,换个管道尺寸就不能使用,局限性太强。3.该装置没有自动化上料设计,全程需要人工进行安装,夹紧。并没有解放劳动力。4.该装置为固定在平面上装置,需要两个电机、制动器、底板以及至少4个限位块,整体设计沉重,不可移动,为典型的传统加工设备,没有自动化加工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在不规则管道外壁加工过程中,用适用性广泛的辅助夹持装置依靠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加工,辅助夹持装置具备一次装夹,可对外表面360度无死角加工,适用范围广,且具备自动抓取原料、夹紧与放松等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加工不规则管道外壁的辅助夹持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供气缸放置的气缸架、连杆、气缸杆、气缸、法兰盘、电机保护壳、顶锥、三爪卡盘卡、电机轴套、供轴承放置的轴承支架和电机;
所述的气缸架上设有供连杆移动的矩形滑道,该气缸架的一侧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用于与机器人相连,该气缸架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电机保护壳,所述的电机放置在该电机保护壳内,所述的气缸通过气缸杆与所述的连杆的一端相连,该连杆的另一端设有圆柱体状凸起,所述的顶锥内轴承连接在该凸起上,所述的气缸杆伸缩带动连杆移动,进而调节所述的顶锥的位置;
所述的电机转轴外设有电机轴套,该电机轴套穿过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的三爪卡盘螺纹连接。
所述的轴承的轴线与所述的三爪卡盘的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1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