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自动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2643.8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0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浩;邓仁菊;魏茹蕙;朱英;雷尊国;卢扬;叶夕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食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49/04;A01C9/02;A01C5/06;A01G25/09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侯玉花 |
地址: | 550006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自动 播种机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自动播种机,包括驱动车,所述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车厢,且车厢内底部远离驱动车的一侧安装有水泵仓,所述车厢底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犁土组件,所述车厢内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装置,且传送带装置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凸块。本发明通过驱动车、犁土组件和车厢的配合使用,在驱动车带动车厢移动的过程中,利用转动的第一导向辊和破碎齿,对土壤进行破碎处理,并通过犁头将破碎后的土壤犁出五道沟渠出来,便于后续马铃薯种的种植,不需要在使用其他设备便可以完成挖沟的操作,简化的种植流程,也推高了该马铃薯自动播种机的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马铃薯自动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同时对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便于通过机械化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率。
现有马铃薯播种机,存在以下缺陷:
一、当前在进行马铃薯种植前,还需要其他相关的犁地装置对地面土壤进行破碎,然后才能对地面进行挖沟种植,十分不便,无法在对马铃薯种植前自动对土壤进行破碎并挖沟,从而大大降低了目前马铃薯自动播种机的功能性;
二、且当前的马铃薯播种机在对马铃薯种进行播种时,往往还需要人工将马铃薯种一个一个的放进沟渠内,无法自动将马铃薯种一个一个的有序种进沟渠内,大大增加了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也影响马铃薯的种植效率;
三、同时当前的马铃薯播种机只具有挖沟填坑的作用,无法在马铃薯种种进土壤后及时对马铃薯种浇灌定根水,既容易影响到马铃薯种后续的生根,也需要种植人员在马铃薯种植后再进行浇灌操作,十分不便,不利于该马铃薯播种机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自动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自动播种机,包括驱动车,所述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车厢,且车厢内底部远离驱动车的一侧安装有水泵仓,所述车厢底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犁土组件,所述车厢内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装置,且传送带装置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凸块,所述车厢底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播种组件,所述车厢内部远离驱动车的一侧和隔板的顶部皆铰接有导料板,所述车厢内两端远离驱动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两组转动杆,且两组转动杆的外侧皆安装有与导料板相互配合的偏心轮,所述车厢的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一组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厢远离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浇水组件。
优选的,所述犁土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辊、犁头、安装架、U型架、破碎齿、电动气压缸、安装槽、第二电动升降杆,所述车厢底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动气压缸,所述电动气压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辊,且第一导向辊的外侧均匀安装有破碎齿,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共同铰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底部均匀安装有犁头,所述车厢底部靠近驱动车一侧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动升降杆,且第二电动升降杆的输出端与U型架顶部的一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播种组件包括导向管、皮带轮、第二导向辊、皮带、导料槽、导料管和凹槽,所述车厢底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辊,且第二导向辊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车厢内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安装有导料槽,所述车厢内底部靠近驱动车的一侧均匀安装有五组与导料槽相配合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底端位于第二导向辊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辊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皮带轮,且皮带轮的外侧设置有与驱动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皮带,所述车厢底部靠近第二导向辊的位置处均匀安装有五组与第二导向辊相互配合的导向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食品加工研究所),未经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食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