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热轧高强带钢尾部残余应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2215.0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民;张志鸿;李成亮;岳章林;杨才举;刘永强;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48 | 分类号: | B21B37/48;B21B39/10;B21B45/02;B21C4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热轧 高强 带钢 尾部 残余 应力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热轧高强带钢尾部残余应力的方法,属于冶金行业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计算精轧机末机架带尾抛钢后的减速点与精轧机末机架之间的距离L2②计算末架精轧机抛钢后层流冷却水开启长度L;③比较L2和L两者的大小关系,若L2>L,则按计算机模型设定的减速度正常减速,否则,调整计算机模型设定参数,使得L2>L;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得带钢始终处于相同的冷却条件下,保证带钢的温降、相变稳定,进而控制冷却应力和相变应力均匀化,从而减少带钢的残余应力,使得带钢保持良好的板形,提高板形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热轧高强带钢尾部残余应力的方法,属于冶金行业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参照附图1,热轧带钢的生成工艺主要包括加热、粗轧、精轧、层冷和卷取,带钢经精轧机末机架及层冷水冷却后,在夹送辊的作用下进入卷取机进行卷曲。对于500MPa级及以上的高强钢,由于添加较多的合金元素,在后续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速率的变化会引起残余应力的加大,表现为较为严重的边浪、中浪或复杂浪,板形问题突出。
在精轧机末机架抛钢后,带钢有一个匀速运动、减速运动、再次匀速运动完成卷取动作的过程。若当速度变化时,带钢仍处于控制冷却阶段,那么为保证稳定的卷取温度,层冷水开启支数会发生变化,这使得冷却速率变化情况突出,严重影响了产品板形质量,尾部废品率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对于低温卷取的强冷品种,如5.0mm规格耐磨钢,其判废比例达到了20%以上。
高强带钢抛钢后残余应力高的主要原因是:轧机抛钢后,夹送辊压力及速度设定不合适,使得带钢发生瞬间的加速,冷却时间缩短,效率降低;后续匀速运行一段时间保持较稳定的冷速;后再次降速,相应关闭层流冷却水集管,又改变了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不断变化的冷却条件,使得带钢不同位置的相变时间和相变比例不同,造成残余内应力大幅度增加。由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后续的不均匀冷却,因此,轧机调整对此类缺陷改善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热轧高强带钢尾部残余应力的方法,能够使得带钢始终处于相同的冷却条件下,保证带钢的温降、相变稳定,进而控制冷却应力和相变应力均匀化,从而减少带钢的残余应力,使得带钢保持良好的板形,提高板形合格率,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小热轧高强带钢尾部残余应力的方法,热轧高强带钢经精轧机末机架抛钢后,进入层流冷却,然后再夹送辊的作用下进入卷取机进行卷曲,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计算精轧机末机架带尾抛钢后的减速点与精轧机末机架之间的距离L2,
,其中:
L1 :精轧机末机架与卷取机夹送辊间距;
L3 :带钢速度达到卷取机顺利完成卷取的尾部速度即定尾速度时,带尾与卷取机夹送辊间距;
V1:精轧机末机架抛钢速度;
V2:定尾速度,即带钢速度达到卷取机顺利完成卷取的尾部速度;
β:带钢减速率;
②计算末架精轧机抛钢后层流冷却水开启长度L;
③比较L2和L两者的大小关系,若L2>L,则按计算机模型设定的减速度正常减速,否则,调整计算机模型设定参数,使得L2>L;
所述末架精轧机抛钢后层流冷却水开启长度L为层流冷却水开启组数乘以每组冷却段的长度,加上精轧机末机架到第一段层流冷却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2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
- 下一篇:长链非编码RNA在制备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