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辆低消耗露天矿山开采方法及电动车电能回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7094.5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严章国;覃信海;张昌晶;沈杰;邓飞;钱永亮;朱成铭;代传飞;计春;孟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7/00 | 分类号: | E21C47/00;B60L7/10;B60L15/20;B60L58/10;B60L58/24;F03G3/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汪劲松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车辆 低消耗 露天 矿山 开采 方法 电动车 电能 回馈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低消耗露天矿山开采方法及电动车电能回馈系统,通过立体平行推进的采矿方式使采矿平台和道路更好的结合缩短电动车的运输距离,通过在下坡及时补充蓄电池能量,大大延长蓄电池寿命和增加续驶里程。同时充电时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制动力,可降低刹车片的磨损,车速自动降低,行车更安全。控制矿山道路坡度,达到完全的气电动充电,充分利用空车上坡与重车下坡的势能差进行充电,充补电动气车的能量转换效率损失,实现电动车低能耗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低消耗露天矿山开采方法及电动车电能回馈系统。
背景技术
露天矿山工程用电动运输车,运行线路固定,并且有很多露天矿运输路线为载重下坡,空载上坡;载重的电动车在下坡时能够发出足够的电能,如果不利用而白白浪费掉是相当可惜的,若将下坡时产生的电能使用在电动车上坡过程中消耗,则能够实现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实现电动车能源拟“零”消耗的状态。
而电动载车的能量回馈控制一般根据电池荷电状态来确定回馈电量,在电池荷电状态较高时,不进行回馈,现有技术中,电动载具的能量回馈控制根据电池荷电和单体电池最高电压来确定是否能量回收,但电动载具在实际行驶中电池荷电阈值达到100%时,单体电压仍未到达其充电截止阈值,因此导致单体电压仍然进行能量回馈,即,现有技术中仅根据电池荷电状态来判断是否进行能量回馈,能量回馈具有单一性。
电动矿山在下动制动充电过程中,当车速达到一定速度时,充电电压接近充电充许的限制时,气车自动启动机械制,在机械制动过程中造成大量的能量损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低消耗露天矿山开采方法及电动车电能回馈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低消耗露天矿山开采方法及电动车电能回馈系统,采用以下方案:
1将陡坡地形划分为若干台阶;
2将台阶之间使用坡道连接;
3单台阶作业,爆破后,采用挖掘机逐层递推,由电动车辆沿道路运出。
所述坡道的综合坡度在5~8°。当下坡坡度大于8°时,应与缓坡段进行绶冲。车辆下坡路段时,充电系统会进行自动控制车速会加速向行驶,上坡主要耗电,车辆在下坡时主要为充电。所述坡道的坡度综合坡比控制在5~8°,总体路段为泥结石道路的坡道与水平道路长度比例需大于6:1,总体路段为泥结石水泥路面的坡道与水平道路长度比例需大于4:1。
所述步骤3中台阶作业顺序为从上至下,挖掘机采用立体平行递推,方向为斜坡的同向。缩短重载车在采区平台上的水平运行距离。
一种电动车辆制动电能回馈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BMS、发电控制单元。
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控制器、BMS、发电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接收车辆的运行信息,或发送车辆的控制指令;
所述电机控制器采集车辆的行驶状态并与电机连接控制其启动或停止;
所述BMS采集电池组温度和电池最高单体电压,接收或发送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指令;
所述发电控制单元采集发电机回馈电量及接收或发送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指令。
所述电机控制器还与转速传感器连接,转速传感器安装在轮轴上,转速传感器采集轮轴的转速传输到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将转速转化为车速传输到整车控制器,还通过车辆制动系统控制车辆是否需减速控制车速状态。
所述BMS与电池组连接控制电池组并联或串联切换升压充电模式和降压充电模式。
所述发电控制单元根据车轮转速控制发电离合和轮轴之间连接或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7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