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HPC与钢的组合结构管廊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21415.3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9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方敏华;张嵩;杨曦;齐花炳;罗宇;庞琼文;杨培;冯源臻;翟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伟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hpc 组合 结构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UHPC与钢的组合结构管廊,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包括UHPC预制综合管廊、预制钢板、多个连接组件、多个横向加劲肋、多个纵向加劲肋和多个横向加劲钢板,预制钢板设置于UHPC预制综合管廊内侧,预制钢板和UHPC预制综合管廊通过多个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横向加劲肋和多个纵向加劲肋均固定于预制钢板的内壁上,预制钢板内壁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横向加劲钢板,各横向加劲钢板沿预制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横向加劲钢板用于安装电缆。本发明提供的UHPC与钢的组合结构管廊结构自重较轻,便于吊装和运输,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管廊的强度及耐久性,降低管廊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延长管廊整体生命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HPC与钢的组合结构管廊。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的问题,改善城市环境美观,保证交通顺畅;地下综合管廊合理利用和开发丰富的城市地下空间,为城市的建设节约了土地资源,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管廊在起初的设计空间与容量大,可以方便各类管道的规模扩大,具有可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将各类管线敷设于管廊内部,避免管线与土体以及土体中各类腐蚀物质的接触,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其进行统一维护与管理,及时发现与排查安全隐患,且管廊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在发生极端自然灾害时可以确保城市生命线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随着我国制造工业以及土木工程的迅速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工厂化生产也实现了快速崛起,在交通业、建筑业以前的现浇施工领域,逐渐形成了标准的预制构件装配施工,不仅提高了工效,也有效保证了质量,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在近几年的建设中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逐渐形成多种不同种类的预制管廊结构形式。
现有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通常采用普通混凝土,虽然预制拼装技术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实际工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现有管廊的内部空间较为狭窄,可利用率不高,且管廊尺寸与重量成正比,而重量又影响施工成本。
2.现有管廊内部由于温度与湿度原因,容易锈蚀,造成损坏,尤其是用于铺设相关电线电缆的支架,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弯折、变形等情况。
3.此外综合管廊在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不均匀沉降或在施工过程中受地形地质所限,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病害问题都需要加以解决。
4.目前的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在运输、吊装过程中通常存在体积重量大、运输费用高的情况,且节段数量较多会引发相关病害问题,并会极大的增加了施工成本与后期运维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UHPC与钢的组合结构管廊,结构自重较轻,便于吊装和运输,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管廊的强度及耐久性,降低管廊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延长管廊整体生命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UHPC与钢的组合结构管廊,包括UHPC预制综合管廊、预制钢板、多个连接组件、多个横向加劲肋、多个纵向加劲肋和多个横向加劲钢板,所述预制钢板设置于所述UHPC预制综合管廊内侧,所述预制钢板与所述UHPC预制综合管廊的内轮廓相贴合,所述预制钢板和所述UHPC预制综合管廊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横向加劲肋和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均固定于所述预制钢板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沿所述预制钢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各所述横向加劲肋沿所述预制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预制钢板内壁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多个所述横向加劲钢板,各所述横向加劲钢板沿所述预制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向加劲钢板用于安装电缆。
优选地,所述纵向加劲肋为环形加劲肋,所述纵向加劲肋与所述预制钢板结构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伟,未经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21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零件加工用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智能硬件系统的智能充电柜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