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味型AC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4995.3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甘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科茂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濮阳科茂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10 | 分类号: | C08J9/10;C08L23/08;C08L23/16;C08L9/06;C08L9/02;C08L9/00;C08L91/00;C08L91/06;C08L71/02;C08K13/02;C08K3/34;C08K3/22;C08K5/098;C08K5/0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c 发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除味型AC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AC发泡剂,30‑45%;蓖麻油酸锌,30‑45%;发泡助剂,0%‑20%;橡胶加工油,3%‑10%;高分子载体,10%‑20%;按配比称量组成成分,将AC发泡剂和蓖麻油酸锌投入高速搅拌机中,制备得到混合粉,与橡胶加工油、高分子载体投入密炼机中密炼,再投入开炼机中薄通2次,接着投入双锥式造粒机中造粒后制得除味型AC发泡剂;利用蓖麻油酸锌对于氮、硫小分子化合物的吸收、消除效果,在不影响发泡效果前提下,有效减少发泡制品副产物的释放,从而降低发泡制品刺激性气味;同时不需要采用传统的二段烘烤发泡制品方式,简化了发泡制品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尤其是一种除味型AC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孔发泡材料一般是特指每立方厘米的材料中泡孔个数大于109个,泡孔直径小于10μm的多孔发泡材料。微孔发泡材料可以在维持材料必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制品重量。同时,较高的泡孔密度、较小的泡孔形态还赋予微孔发泡材料很多传统发泡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例如,较高的冲击强度、密度低、隔热等。由于微孔发泡材料具有上述优异的性能,使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包装材料领域、隔音材料领域、减震缓冲材料领域、绝缘隔热材料领域、生物材料领域等。
在制备微孔发泡材料中,发泡剂主要使用成分是AC发泡剂,其化学名称偶氮二甲酰胺,分子式:C2H4O2N4,受热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气(N2),因此被用于广泛的发泡材料中。AC发泡剂是发气量最大,性能最优越、用途广泛的发泡剂。它运用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ABS及各种橡胶等合成材料。广泛用于拖鞋、鞋底、鞋垫、塑料壁纸、天花板、地板革、人造革、绝热、隔音材料等发泡。AC发泡剂具有性能稳定、不易燃、不污染、无毒无味、对模具不腐蚀对制品不染色,分解温度可调节,不影响固化和成型速度等特点。
但是,AC发泡剂在分解的副产物中也伴随著少量的氨气(NH3)及其他易挥发有机物质(VOC),少量的氨气在人的嗅觉感官中即可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随着社会大众对于产品低气味要求的日渐提高,传统制程中使用物理性烘烤去除气味的方法,渐渐无法满足产业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AC发泡剂分解副产物氨气NH3具有气味的问题,提供一种除味型AC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发泡剂能够在不影响发泡效果前提下,可以不使用传统的二段烘烤发泡制品方式,直接降低发泡制品的氨气释放,达到降低发泡制品气味的目的,同时简化了发泡制品制造工艺,提高了发泡制品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
为达到上述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除味型AC发泡剂,包括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优选地,所述发泡助剂为滑石粉、氧化锌、硬脂酸锌、硬脂酸、聚乙二醇或苯亚磺酸锌ZBS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为平均分子量在3600-4400之间的固态聚乙二醇。
优选地,所述橡胶加工油为白矿油、环烷油或芳烃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载体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顺丁橡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包括如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AC发泡剂,33%;
蓖麻油酸锌,34%;
发泡助剂,17%;
橡胶加工油,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科茂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濮阳科茂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科茂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濮阳科茂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4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