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098.6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4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家俊;周卫成;方鹏;肖晓;吴新保;王治琼;辛本雨;李宏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94 | 分类号: | G06F30/39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敏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布线 制作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传统使用人工进行布线和线束制作时,效率低下且成品合格率低的问题。该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的方法包括:导入的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判断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是否满足要求;若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满足要求,则进行自动布线计算并显示计算结果;接收用户对计算结果的反馈指令,若反馈指令为确认指令,则进行线束制作。基于布线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进行自动布线计算并完成自动布线,根据最优布线结果进行自动线束制作,与传统的人工布线相比,节约了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减少了线缆的浪费,提高了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及线束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轨道交通生产工艺中,往往需要布设大量导线。通常的布线及线束制作过程如下:根据二维布置图或已组装完成器件的实物柜体,进行初步预布线,形成保护布线路劲、布线长度之后,再进行批量的线束制作和人工布线。初步预布线耗费时间、物料多,传统的人工布线和线束制作方式,不仅耗时较多,效率低下,在电缆线较多时还容易出错不能实现导线的高效快速布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使用人工进行布线和线束制作时,效率低下且成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导入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判断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是否满足要求;若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满足要求,则进行自动布线计算并显示计算结果;接收用户对所述计算结果的反馈指令,若所述反馈指令为确认指令,则进行线束制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反馈指令为调整指令,则对所述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结果显示;收到用户对所述调整后的结果的确认指令后,进行线束制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型图纸包括三维模型图纸、二维图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接线图表包括、接线图、接线表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判断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是否满足要求包括:判断所述模型图纸中每个器件是否有代号,且所述接线图表中每个器件的代号是否在所述模型图纸中存在;所述接线图表中线型和端子是否选项完整,且所述线型和端子在库存中是否充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动布线计算包括:将所述模型图纸中的所有器件与所述接线图表中的器件一一对应;将所述接线图表有连接关系的器件点位进行一一连接;基于所述模型图纸中设置的布线路径以及预设的布线规则计算布线路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行自动布线计算并显示计算结果之后,还包括:提示用户对所述计算结果进行确认或者对所述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线束制作包括:根据所述接线图表中的线型进行下线,并根据所述计算结果中的长度进行裁剪;根据所述接线图表中的接线端子,进行剥线、打印套管和压接端子。
一种自动布线及线束制作系统,包括:交互装置,所述交互装置用于导入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显示;主机,所述主机用于判断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是否满足要求,若所述模型图纸和接线图表满足要求,则进行自动布线计算,并接收用户对计算结果的反馈指令,若所述反馈指令为调整指令,则对所述计算结果进行调整;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用于进行线束制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包括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物料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未制作的线缆;成品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制作后的线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物料存储装置包括:线束存储柜,接线端子存储柜、套管或线号标记存储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品存储装置包括:成品线束存储柜和废品线束存储柜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