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9285.1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7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代连朋;潘一山;肖永惠;王爱文;郑文红;刘飞宇;高乾书;郭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47/00;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1100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冲击 地压 巷道 钻孔 参数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涉及矿山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围岩中煤体的岩石力学参数,并计算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围岩临界软化深度、临界地应力及临界采动峰值应力;同时计算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的临界采动应力指数实现冲击危险性的量化;再确定钻孔冲击的临界条件及钻孔冲击与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临界条件的定量关系;最后根据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围岩临界软化深度、钻孔冲击的临界塑性软化区半径和临界采动应力指数,量化确定防冲钻孔的施工参数;本发明方法定量确定冲击地压巷道的防冲钻孔施钻参数,使防冲钻孔的施工设计更科学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冲击地压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巷道、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井下职工生命安全。科学合理的卸压措施能够通过改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改造应力环境,降低煤体冲击倾向性与危险性,从而达到有效防治冲击地压的目的。
防冲钻孔作为有效的主动卸压防治冲击地压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防冲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其技术本质就是通过煤岩施工钻孔实现人工损伤煤体、局部降低围岩承载能力,调控采动应力大小与分布,进而达到提高冲击启动门槛值或消除冲击地压可能性的目的。防冲钻孔参数定量确定方法是钻孔防冲能否起到科学有效卸压效果的关键,钻孔密度过小,无法实现防冲目的,相反,钻孔施工密度过大,巷道将产生围岩大变形失稳,且造成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等问题。因此,合理的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是钻孔煤体实现防冲治理并保持巷道稳定性的根本前提,也是防冲效能量化评价的重要依据。
防冲钻孔参数化设计方面,公开号为CN10563110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深部高应力巷道钻孔卸压参数的数值模拟确定方法,通过实验室对煤岩试样的加卸载试验,拟合煤岩强度参数与损伤变量的衰减关系,将其应用于FLAC3D的应变软化模型中,反演岩体数值模拟计算参数;建立钻孔卸压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模拟确定合理的钻孔卸压施工参数。公开号为CN1111751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巷道围岩钻孔卸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及使用方法,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室内试验,研究分析钻孔卸压参数布置条件下煤岩应力分布规律,建立钻孔卸压参数与防冲效果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对防冲钻孔参数化设计进行优化。
现有的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均属于定性或统计定量的确定方法,一种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型,通过调整卸压参数,统计定量确定现场施工的钻孔参数;另一种为:采用室内相似材料模拟,通过试验建立的钻孔卸压参数与防冲效果关系,对防冲钻孔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然而,研究发现,钻孔煤体损伤卸压程度显著受到煤体冲击倾向性、煤体单轴抗压强度、煤岩残余强度、钻孔直径和钻孔间距、巷道尺寸等诸多参数的影响,而定性或统计定量的钻孔参数确定方法考虑影响因素较为单一,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围岩临界软化区深度、钻孔冲击发生的临界条件、当前环境应力下巷道冲击危险性,定量确定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的施钻参数,使防冲钻孔的施工设计更科学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围岩中煤体的岩石力学参数;所述岩石力学参数包括单轴抗压强度σc、弹性模量E、冲击模量指数K=λ1/E、残余降模量λ2和残余强度系数ξ;其中,λ1为峰后软化模量;
步骤2:计算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围岩临界软化深度Lpcr、临界地应力Pcr及围岩应力集中区的临界采动峰值应力Pmc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9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