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8373.7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蔡洁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75/04;C08L33/04;C08L25/06;C08L69/00;C08L7/00;C08L23/02;C08L33/12;C08L27/12;C08L55/02;C08J9/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苏兴娟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特性 泡沫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泡沫材料加工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泡沫材料是由热膨胀微球和柔性高分子材料混合制备而成。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在保持软质泡沫原有的优良弹性的同时,能够增强其力学性能,提高其吸能特性;该软质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工艺流程简短,易于操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所得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在缓冲、吸能、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泡沫材料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泡沫材料,密度低,质轻,具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和缓冲减震性能,。在实际生活与工业应用中,泡沫材料的缓冲吸能特性,有助于维持装备性能的稳定,提高使用寿命,可用于保护器件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应用于汽车、军事、矿业、航空等各个领域。
泡沫材料又分为硬质泡沫和软质泡沫,其中,硬质泡沫为拥有较高比刚度和比强度的泡沫金属材料,其吸能效果虽好,但缺乏柔韧性,大大受限其应用范围;而低密度的软质泡沫,弹性优良,但力学性能又不太理想。且泡沫材料的制备工艺,也存在许多仍待解决的难题。比如,现有的泡沫铝材料,泡沫金属冶炼加工工艺仍不成熟,过程繁杂,能耗高,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工艺简易、制备快速,吸能效果好且力学性能优异的软质泡沫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达到保持软质泡沫原有的优良弹性的同时,增强其力学性能,提高其吸能特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制成它的有效成分的原料包括:热诱导膨胀微球25~50份和柔性高分子材料50~75份;
作为本发明的限定,所述热诱导膨胀微球为聚苯乙烯热膨胀微球、聚氨酯/丙烯酸酯热膨胀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膨胀微球、聚碳酸酯热膨胀微球和ABS热膨胀微球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柔性高分子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天然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烯烃弹性体和氟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限定,所述膨胀微球与柔性高分子材料的重量份数比为1:1~3;
本发明还提供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膨胀微球和柔性高分子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固化剂混匀,除去气泡,模压发泡,即得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该泡沫材料中的泡孔分布均匀,尺寸均一,同时因为加入了膨胀微球,使其在高分子中构建了硬球壳的几何形状,强化了高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支撑,赋予了软质泡沫材料吸能特性;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柔性高分子材料中加入热诱导膨胀微球,模压后得到的闭孔发泡体。这种可控的物理发泡手段,使得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工艺流程短,过程易于操控,在缓冲、吸能、防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保持软质泡沫原有的优良弹性的同时,增强其力学性能,提高其吸能特性;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工艺流程简短,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适用于软质泡沫材料的制备,尤其适用于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的制备;所得具有吸能特性的软质泡沫材料在缓冲、吸能、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8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干海洋食品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消化内科用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