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透过红外光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2227.3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均;E·L·L·布罗卡特;S·哈巴;T·M·艾根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5/00;C08K5/42;C08K5/526;C08K5/3465;C08K5/18;C08J5/18;G01N21/3563;G01N21/359;G01N21/59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赵方鲜 |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过 红外光 聚碳酸酯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聚碳酸酯、酸稳定剂和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基于蒽醌的着色剂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具有在760‑1120nm的红外光波长范围内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透射率是对通过在320℃的最高温度和10分钟的停留时间下注塑所述组合物制备的具有2mm厚度的注塑板测定的。优选所述组合物具有在380‑74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至多10%的透射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体地用于具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相对低透射率和在红外波长范围内高透射率的面板的聚碳酸酯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面板和其用途,所述面板包括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或由其组成。
背景技术
具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相对低透射率和在红外波长范围内高透射率的聚碳酸酯面板有利地用于要求使用基于红外辐射运行的传感器并且其中传感器自身不能被人眼观察到的应用中。例如,传感器位于面向内部结构的面板一侧上,而正常使用中可观察到面板的另一侧。以举例方式,这类面板可用作车辆的前面板(的部分),其中传感器和随附电子设备经放置使得正常使用中不能观察到它们,进而允许制造具有与传感器提供的现有技术安全规定组合的所需美观的车辆。
具有可见光中低透射率的聚碳酸酯组合物是本身已知的,并且可例如通过将聚碳酸酯与炭黑配混来制得。这类组合物可以低成本制得并且提供足够低的可见光透射率。但炭黑也吸收红外光,使得这类组合物的用途较不适合于上述应用。
具有可见光中低透射率的聚碳酸酯组合物还可通过使用不吸收红外光或在更小程度上吸收红外光的着色剂的组合来制得。但这些中的一些含有羟基,本发明人已发现在高模塑温度下羟基与聚碳酸酯反应,进而造成着色剂和因此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光吸收性质不期望的变化。
WO2019/102349公开了一种包括第一部分和任选的第二部分的用于车辆上的面板,第一部分具有在可见光中相对高的透射率,第二部分具有相对低的可见光透射率并且可至少部分地透过红外光,使得红外传感器可被隐藏,但又使红外光透过第二部分。
US2015/368434公开了基于聚碳酸酯的有色模塑化合物,具体而言该引用文件公开了含有特殊有机着色剂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由于使用了基于磷酸酯的特殊稳定剂而具有抗风化的高颜色稳定性。US2015/368434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含有至少一种热塑性物质,至少一种有机着色剂、优选具有特殊结构的至少两种有机着色剂的组合,和至少一种基于磷酸酯的稳定剂的聚合物组合物。
US2014/128526公开了一种制造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二芳基碳酸酯反应形成聚碳酸酯;并且向聚碳酸酯添加具有如根据ASTM D445在25℃下测定的低于或等于20mm2/秒的运动粘度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和任选的添加剂以形成聚碳酸酯组合物;其中聚二有机硅氧烷具有苯基含量;并且其中聚碳酸酯组合物的3mm板具有如根据ASTMD1003-07、程序A、光源CIE-D65测定的低于或等于1%的雾度。
US2013/116365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0.1×10-4至10.0×10-4重量份的上蓝剂,聚碳酸酯树脂(A)至少含有衍生自具有由下式(1)表示的部分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作为其结构的部分,其特征在于由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模塑物体(厚度3 mm)具有如根据ASTM D 1925-70通过透射光检查测定的、在温度为63℃且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已经受用波长范围300-400nm的1.5kW/m2的辐照度的金属卤化物灯辐照处理100小时后12或更小的黄度指数(YI)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2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