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素唑醇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0155.0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合;梁馨元;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3/84 | 分类号: | C07D233/84;C07D257/04;C07D249/12;C07D249/08;C07D233/95;C07D233/90;C07D233/68;C07D235/08;C07D235/24;C07D235/10;C07D209/88;A61K31/49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素 醇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大黄素唑醇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素唑醇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VII所示:
式中,
R1、R2、R3为氢、甲基或正丁基;
R4、R5、R6为氢、甲基、正丁基、卤素、醛基、硝基或氰基;
R7、R8、R9、R10、R11为氢、卤素、三氟甲基或硝基;
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和R26为氢或卤素;
X、Y、Z为CH或N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素唑醇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素唑醇化合物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素唑醇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药用盐为盐酸盐、硝酸盐或醋酸盐。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黄素唑醇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a、中间体VIII的制备:芦荟大黄素在室温下与二氯亚砜发生卤化反应,即得中间体VIII;
b、中间体IX的制备:中间体VIII与哌嗪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即得中间体IX;
c.中间体X的制备:中间体IX在碳酸钾的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即得中间体X;
d.通式I-VI所示大黄素唑醇化合物的制备:中间体X与唑类化合物以乙腈作溶剂,碳酸钾作碱的条件下发生开环反应,即得通式I-VI所示大黄素唑醇化合物;
e.通式VII所示大黄素唑醇化合物的制备:中间体X与咔唑类化合物以乙腈作溶剂,碳酸铯作碱的条件下发生开环反应,即得通式VII所示大黄素唑醇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芦荟大黄素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为1:27.5;所述卤化反应具体为: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8h;
步骤b中,所述中间体VIII与哌嗪的摩尔比为1:5;所述亲核取代反应具体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8h;
步骤c中,所述中间体IX、碳酸钾和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1.5:1.5;所述亲核取代反应具体为:以乙腈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24h;
步骤d中,所述中间体X、碳酸钾和唑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1.2;所述开环反应具体为:在80℃下反应12h;
步骤e中,所述中间体X、碳酸铯和咔唑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1.2;所述开环反应具体为:在80℃下反应12h。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黄素唑醇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真菌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烟曲霉菌或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 22019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1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