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魔芋凝胶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3632.2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1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苟春鹏;胡美琳;汪兵;范春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28 | 分类号: | C08L1/28;C08L5/00;C08L39/06;C08L87/00;C08K9/02;C08K3/22;C08J3/07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500 湖北省宜昌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魔芋 凝胶 载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魔芋凝胶载体,所述魔芋凝胶载体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3‑91份、魔芋粉9‑17份,1‑5份碘溶液组成。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黏度范围为1000‑2000mPa.s,魔芋粉黏度范围为300‑900mPa.s,魔芋粉的粒度小于3μm,碘溶液中含I的摩尔浓度为0.05‑1mol/L。所述的碘溶液包括卵磷脂络合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烷基糖苷络合碘、碘改性的二氧化钛、MOF‑I中的任意一种。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1‑3秒后可得到成型的凝胶载体,便于工厂车间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魔芋凝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白色至类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可溶于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系统,不溶于乙醇。其分散于冷水,水溶液具有表面活性,干燥后形成薄膜,其胶溶液具有独特的可逆性热凝胶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以用作增稠剂、分散剂、黏结剂、赋形剂、耐油涂层、填料、乳化剂及稳定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纺织工业、石油化工、陶瓷、造纸、皮革、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中国专利号为CN200510016449.8 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碳酸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物热凝胶模板制备方法,该模板利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逆性热凝胶特性,解决利用天然生物大分子制作有机模板价格高及排异反应的不足。
中国专利号为CN201710923947.3 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碘酊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抑菌凝胶将碘酊与壳聚糖/甲壳素衍生物络合,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经过一定温度下低速搅拌2-6小时,高速搅拌30-60分钟等操作得到的抑菌凝胶能有效降低刺激性,对皮肤不产生染色,抗菌时间更长,但这种抑菌凝胶存在生产工艺耗时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魔芋凝胶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碘在常温下凝胶,可以解决凝胶速度慢、耗时长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魔芋凝胶载体,所述快速凝胶载体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3-91份、魔芋粉9-17份,1-5份碘溶液组成。
优选方案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8份、魔芋粉12份,3份碘溶液。
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黏度范围为1000-2000mPa.s,魔芋粉黏度范围为300-900mPa.s,魔芋粉的粒度小于3μm,碘溶液中含I的摩尔浓度为0.05-1mol/L,优选方案中,碘溶液中含I的摩尔浓度为0.5mol/L。
所述的碘溶液包括卵磷脂络合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烷基糖苷络合碘、碘改性的二氧化钛、MOF-I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卵磷脂络合碘为大豆卵磷脂与碘单质或碘酸钾在温度为90-120℃下的复合材料。具体技术方案为将大豆卵磷脂加入混合反应器中,加水后,通氮气,在90-120℃下搅拌均匀后,投加碘单质或碘酸钾,反应2-3h后即可制备得到卵磷脂络合碘。其中,大豆卵磷脂、水、碘单质或碘酸钾的质量比为0.2-1:20-28:0.1-5。
本发明所述的大豆卵磷脂与碘的络合材料中,大豆卵磷脂为高渗透溶剂,在与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及含有葡甘聚糖的魔芋粉时,能迅速渗透到该纤维素材料中,使携带的络合物碘材料迅速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及含有葡甘聚糖其胶黏反应,促进快速凝胶。
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单质或碘酸钾在温度为90-120℃下的复合材料。具体技术方案为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混合反应器中,加水后,通氮气,在90-120℃下搅拌均匀后,投加碘单质或碘酸钾,反应2-3h后即可制备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络合碘。其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水、碘单质或碘酸钾的质量比为0.2-1:20-28: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