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的流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431.2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博文;市田有吾;江户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701 | 分类号: | H01M8/04701;H01M8/04014;H01M8/04082;H01M8/04089;H01M8/06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结构 | ||
1.一种流路结构,是用于将从氢气供给源供给的氢气与从氢泵供给的氢废气向燃料电池组供给的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流路结构,其中,所述流路结构具备:
氢气管,与所述氢气供给源连接;
氢废气管,与所述氢泵连接;
供给管,将所述氢废气管与所述燃料电池组连接,供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导入至内部,将来自所述氢气管的氢气与来自所述氢废气管的氢废气的混合气体向所述燃料电池组供给;
导出管,沿着所述供给管的中心轴配置于所述供给管内,将来自所述氢气管的氢气导出至所述供给管内,该导出管具备位于所述供给管的内壁与所述中心轴之间的第1壁、与所述第1壁连接并位于所述第1壁与所述中心轴之间的第2壁、以及由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围起的第1区域,并构成为所述内壁与所述第1壁之间的第2区域和所述第2壁的所述中心轴侧的第3区域连通;以及
多个连接部,将第1区域与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连通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结构,其中,
所述导出管构成为具有被分成多个的所述第1区域且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第3区域经由被分成多个的所述第1区域之间而在多个位置连通,
所述多个连接部将被分成多个的所述第1区域分别与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连接。
3.一种流路结构,是用于将从氢气供给源供给的氢气与从氢泵供给的氢废气向燃料电池组供给的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流路结构,其中,所述流路结构具备:
氢气管,与所述氢气供给源连接;
氢废气管,与所述氢泵连接;
供给管,将所述氢废气管与所述燃料电池组连接,供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导入至内部,将来自所述氢气管的氢气与来自所述氢废气管的氢废气的混合气体向所述燃料电池组供给;
导出管,沿着所述供给管的中心轴配置于所述供给管内,将来自所述氢气管的氢气导出至所述供给管内,该导出管具备位于所述供给管的内壁与所述中心轴之间的第1壁、与所述第1壁连接并位于所述第1壁与所述中心轴之间的第2壁、以及由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围起的第1区域,并构成为所述内壁与所述第1壁之间的第2区域和所述第2壁的所述中心轴侧的第3区域连通;以及
连接部,将第1区域与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连通而连接,
所述导出管形成为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的至少一方的沿着所述中心轴的长度在与设置有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导出管的前端部的位置比未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位置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至少在与氢废气从所述氢废气管向所述供给管流入的流入位置相反侧将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连通而连接,
所述导出管形成为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的至少一方的沿着所述中心轴的长度至少在与所述流入位置相反侧的和设置有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导出管的前端部的位置比未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位置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流路结构,其中,
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氢气管的前端部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4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式结构烟道分配器的锅炉系统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排气湿度推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