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刹车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85204.1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4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磊;司国雷;唐兵;朱旭;李柏宏;郭大勇;李侃;谢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42 | 分类号: | B64C25/42;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高勇 |
地址: | 611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刹车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机、出油电磁阀、进油电磁阀、泵及液压缸,控制模块先控制电机转动以使泵建立最大刹车压力,然后,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出油电磁阀和进油电磁阀的导通或关闭以调节液压缸内部的压力使其完成刹车或者松刹的动作。本申请在进行刹车或松刹时,先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泵转动以产生最大刹车压力,然后通过进油电磁阀和出油电磁阀的导通和关断调节液压缸内部的压力,本发明中的电机只需要带动泵建立最大刹车压力,不需要更换电机转动的状态,减小了对电机的依赖性,减小了刹车装置所需要的功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刹车系统,具有与上述刹车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刹车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刹车系统中电机的输出轴与泵同轴连接,泵的输出端通过一个电磁阀与液压缸连接,电磁阀在刹车和松刹的过程中均处于导通状态,且液压缸内部的压力与刹车的程度呈正相关。具体地,在刹车时,上位机向控制模块发送刹车指令,控制模块基于刹车指令控制电机正转以使泵的压力增大,此时电磁阀处于导通状态,泵的压力与液压缸内部的压力的相同,也即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增大至与刹车指令相对应的压力,完成刹车的动作;在松刹的时候,控制模块控制电机反转以使泵的压力减小,电磁阀也处于导通的状态,也即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减小,完成松刹的动作。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刹车系统通过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以使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增大或减小,进而完成刹车或者松刹的动作,对电机的依赖性较高,且电机的转动状态需要经常被切换,需要的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装置及系统,在进行刹车或松刹时,先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泵转动以产生最大刹车压力,然后通过进油电磁阀和出油电磁阀的导通和关断调节液压缸内部的压力,本发明中的电机只需要带动泵建立最大刹车压力,不需要更换电机转动的状态,减小了对电机的依赖性,减小了刹车装置所需要的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刹车装置,包括电机、泵、液压缸、进油电磁阀及出油电磁阀,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泵同轴连接,所述进油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油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出油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出油电磁阀的输出端及所述泵的第二端与油缸连接,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最大刹车压力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带动所述泵转动,进而产生最大刹车压力;接收到刹车指令时控制所述进油电磁阀导通及所述出油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增大;接收到松刹指令时控制所述进油电磁阀关闭及所述出油电磁阀导通以使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减小;
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与所述刹车的程度呈正相关。
优选地,还包括:
压力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泵产生的压力及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
在接收到所述最大刹车压力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带动所述泵转动,进而产生所述最大刹车压力,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刹车压力指令对应的目标最大刹车压力与所述泵产生的压力的差值生成第一驱动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带动所述泵转动,以对所述泵产生的压力进行闭环控制直至所述泵产生的压力达到所述目标刹车压力的预设范围;
接收到所述刹车指令时控制所述进油电磁阀导通及所述出油电磁阀关闭以使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增大,包括:
根据所述刹车指令对应的目标刹车压力与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的差值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进油电磁阀导通及所述出油电磁阀关闭,以对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进行闭环控制直至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达到所述目标刹车压力的预设范围;
接收到所述松刹指令时控制所述进油电磁阀关闭及所述出油电磁阀导通以使所述液压缸内部的压力减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5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