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32002.0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7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杜乐;尹艺霏;聂波;苏学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4 | 分类号: | B61D17/14;B61D2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辆 顶板 风道 集成 模块 结构 | ||
1.一种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包括风道结构(2),所述风道结构(2)包括倒U型风道壳体(201)、风道壳体内沿车体方向的隔板(203、204、206)和两端的密封圈(202),风道壳体(201)和隔板(203、204、206)下侧与内装顶板结构(1)固定连接,隔板(203、204、206)将风道壳体(201)与内装顶板结构(1)围成的空间分为多个送风腔,两侧隔板(203、206)、风道壳体(201)设置在所述内装顶板结构(1)的送风结构两侧,形成两侧的送风腔,中间的送风腔向车厢端部送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装顶板结构(1)、保温隔热层(3)、蜂窝状通风板(205)、烟雾探头套筒(207)、水雾探头套筒(208)和烟雾探头及摄像头集成模块外壳(111),所述内装顶板结构(1)包括顶板(101)、顶板主横梁(106)、设置在两侧下部的送风结构和两侧上部用于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吊装于车体顶部的顶板型材(103、105),顶板主横梁(106)两端连接在两侧的顶板型材(103、105)上形成框架结构,所述顶板型材(103、105)下侧固定连接所述送风结构外侧上表面,所述顶板(101)固定连接在所述送风结构外侧翻边和所述框架结构之间,所述框架结构上侧固定连接风道底板(112);所述保温隔热层(3)与风道壳体(201)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蜂窝状通风板(205)设置在所述两侧送风腔内,与送风方向垂直,上侧和外侧与风道两侧的转角处连接;所述烟雾探头套筒(207)和水雾探头套筒(208)设置在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的一端,所述烟雾探头及摄像头集成模块外壳(111)设置在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的另一端,烟雾探头套筒(207)和水雾探头套筒(208)、烟雾探头及摄像头集成模块外壳(111)上侧和下侧分别连接风道壳体(201)和风道底板(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包括顶板格栅(102)和固定连接与顶板格栅(102)凹槽内的通风板(104),所述顶板格栅(102)凹槽两侧设有通风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板(112)在所述顶板主横梁(106)连接位置设有凹槽,风道底板(112)与顶板(101)、顶板主横梁(106)贴合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3、204、206)下侧设置与风道底板(112)几字形配合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弯型材(210),所述折弯型材(210)设置在风道两侧的转角处保温材外侧,与蜂窝状通风板(205)的翻边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3)包括保温材(301)、碟片(302),所述保温材(301)固定连接在风道壳体(201)上,碟片(302)排列在保温材(301)外侧与隔板(203、204、206)对应位置,碟片(302)和保温材(301)、风道壳体(20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内装顶板与风道集成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隔板(203、206)上设置多个调整风腔压力的隔板纵向缝隙(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0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多波段交叉线阵激光三维扫描系统
- 下一篇:一种煤的半镜质组分富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