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光谱航空测绘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0800.0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6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杜兵强;田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茂莱(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5D1/04;G01C11/00;G01N21/15;G01N21/31;G01N21/17;A01M29/10;A01M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航空 测绘 模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光谱航空测绘模组,涉及航空测绘技术领域。该多光谱航空测绘模组,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与防撞预警模块信息交互,所述无人机连接有多光谱测绘模块,所述多光谱测绘模块连接有光学镜头清理模块,所述无人机的电力系统为防撞预警模块和多光谱测绘模块提供电能,所述防撞预警模块识别无人机周围200M的情况,有效的提前规避障碍物,避免空中撞击,所述光学镜头清理模块为基于刮刷的清理装置,清理多光谱测绘模块位置滤镜。本发明可以有效的规避固定障碍物和移动障碍物,使得测绘更加的安全,避免无人机和多光谱测量仪坠毁造成损失,同时通过光学镜头清理模块对对光谱测量仪的滤镜进行清理,使得测绘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测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光谱航空测绘模组。
背景技术
航空测绘是一种以大气层内的飞行器为测量载体的对地测绘手段,其测绘对象是地面物体的位置关系,目的是通过航空拍摄获得的数据来绘制大地坐标,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是在飞机上利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进行连续拍摄,绘制地形图的过程,传统的航空测绘方法是利用地面控制点,通过空间加密反求光束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地面条件,存在很大的限制。同时,测量工作量和成本占用比重较大。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各测绘部门先后组建了航测机构,进行航空测绘业务,大比例航测成图技术的应用,在各测绘部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在现有技术中航空测绘大多通过无人机与多光谱测量仪进行结合进行测量,使得测量方便,控制精准,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航空测量的无人机进场会出现与空中的鸟类碰撞,造成无人机螺旋桨损坏,无人机失控坠毁,使得多光谱测量仪坠毁,而多光谱测量仪和无人机造价过高,发生坠毁造成的损失过大,同时空中水汽较多容易造成多光谱测量仪表面的滤镜污染造成测量出现误差,不精准。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光谱航空测绘模组,解决了测量航空器空中碰撞和测量滤镜被污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光谱航空测绘模组,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与防撞预警模块信息交互,所述无人机连接有多光谱测绘模块,所述多光谱测绘模块连接有光学镜头清理模块,所述无人机的电力系统为防撞预警模块和多光谱测绘模块提供电能,所述防撞预警模块识别无人机周围200M的情况,有效的提前规避障碍物,避免空中撞击,所述光学镜头清理模块为基于刮刷的清理装置,清理多光谱测绘模块位置滤镜。
优选的,所述防撞预警模块包括碰撞预警雷达,所述碰撞预警雷达连接有成像预判系统,所述成像预判系统连接有空中驱鸟模块、自动悬停模块和数据记录分析模块,所述自动悬停模块与无人机控制终端连接。
优选的,防撞预警模块具体运行方法如下:
S1.当无人机在运行时即可启动碰撞预警雷达,当碰撞预警雷达感应到障碍物时将信号传输到成像预判系统;
S2.成像预判系统对感应的物体信号进行识别,若感应物体为移动物体时可判定为鸟类,即可将信号传输到空中驱鸟模块,即可启动空中驱鸟模块,将飞行鸟类驱离,若感应物体为非移动物体时即可判定为固定障碍物,即可将信号传输到自动悬停模块,不管是移动物体还是非移动物体都将信号传输到数据记录分析模块,进行储存;
S3.自动悬停模块收到信号时,即将信号传输到无人机控制终端,通过无人机控制终端控制无人机悬停;
S4.所述数据记录分析模块收到数据时将固定区域内的移动障碍物和非移动障碍物进行统计,归类。
优选的,所述空中驱鸟模块为基于爆闪灯和超声波发生器的装置,当空中驱鸟模块启动时爆闪灯和超声波发生器启动,将鸟吓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茂莱(南京)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茂莱(南京)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