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唇腭裂产前无创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5870.2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4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袁正伟;贾杉杉;顾卉;魏晓伟;马巍;刘丹;罗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68;A61K45/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马维骏 |
地址: | 110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腭裂 产前 诊断 分子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用于唇腭裂产前无创诊断分子标志物及应用。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无创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是由4个基因EN2、LIN28A、HHIP和GLI2组成。所述的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无创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在制备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筛查、预警、临床诊断和生化检验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并证实EN2、LIN28A、HHIP和GLI2的基因或蛋白表达异常与唇腭裂胎儿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验证的样本量多,结果准确。该相关性的提出为唇腭裂胎儿产前筛查、预警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无创诊断相关的标志物,提供唇腭裂胎儿产前诊断或风险监控的服务,协作或独立地向医院和诊所销售诊断和预后的咨询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用于唇腭裂产前无创诊断分子标志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唇腭裂是我国常见严重胎儿发育畸形之一,包括唇裂、腭裂和唇腭裂,根据是否合并其它畸形又可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平均发生率在1.7‰左右,亚洲属于高发地区。唇腭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唇腭裂会导致患儿喂养困难和语言发育障碍等,治疗上主要是生后进行多次矫形手术,术后面部瘢痕会影响患儿心理发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唇腭裂的胚胎早期无创诊断的方法,使其能够在严重结构异常或不可逆损伤之前获得诊断,制定相应的胚胎早期治疗和预防新策略,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方向,对于减少畸形的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建立无创的唇腭裂早期筛查方法,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资助领域和优先研究主题。虽然目前影像学技术(超声和MRI)的发展非常迅速,使一些有明显结构异常畸形的诊断时间获得提前,但目前影像学方法只能在畸形结构形成后给予诊断,已失去了最佳预防和治疗的时机,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要求。羊膜穿刺、绒毛膜和胎儿血取样可以对一些明显染色体异常(Down综合征等)或单基因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但对于唇腭裂这种复杂多基因疾病仍缺乏特异性检测指标。母体血清学检查是一种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孕妇易接受,适用于大范围产前筛查。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唇腭裂有效的产前诊断分子标志物。近年来,随着各种组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系列新技术融入到高通量的组学研究中,使疾病诊断分子标志物筛查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为目前大家非常重视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手段。利用高通量的组学技术可以充分考虑母体与胎儿两方面因素,从众多复杂的基因和蛋白质中筛选出一组(数十或数百个)改变明显的关键性分子,综合分析其变化规律,将有利于确定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分子标志物,也是未来将复杂的分子标志物转化为临床应用的趋势所在。
目前产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明显滞后于产前诊断,许多唇腭裂胎儿虽然在产前获得诊断,但由于缺乏安全有效产前治疗方法,孕妇多选择终止妊娠或生后进行手术矫正。因此,寻找对胚胎和母亲均损害较轻的、能够在胚胎早期进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将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唇腭裂产前无创诊断分子标志物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无创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是由4个基因EN2、LIN28A、HHIP和GLI2组成。
所述的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无创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在制备用于唇腭裂胎儿产前筛查、预警、临床诊断和生化检验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包括试剂、试剂盒、芯片、试纸,高通量测序平台,通过质谱技术、PCR、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免疫透射比浊法、放射免疫法等相关方法对唇腭裂胎儿产前无创诊断分子标志物进行定性地、定量地、或半定量地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唇腭裂胎儿产前筛查、预警、临床诊断和生化检验的标本包括孕妇血液(及其外泌体)、尿液(及其外泌体)、羊水(及其外泌体)和胎儿标本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