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压力调整装置、悬挂装置、车轮总成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1996.2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郝雪蒙;郭承志;马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7/019 | 分类号: | B60G17/019;B60G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压力 调整 装置 悬挂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属于车辆的悬挂装置技术领域,涉及车轮压力调整装置、悬挂装置、车轮总成和车辆。车轮压力调整装置包括弹性部件和变形调节驱动部件,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弹性部件传动连接。本发明解决了难以增加驱动轮的驱动力技术问题,达到了方便地改变车轮的驱动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的悬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车轮压力调整装置、悬挂装置、车轮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行进过程中的驱动力由驱动轮提供,在摩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驱动轮提供的最大牵引力取决于驱动轮与地面之间的压力。目前AGV的驱动轮普遍采用弹簧悬挂,由弹簧提供驱动轮与地面之间的压力。由于满载和空载时弹簧压缩量分别是固定的,所以压力也是固定的,有时为了保证满载运行弹簧足够的压力,必须要将车的自重加大,防止出现将车顶起的情况。即使是这样,弹簧最大的压力也是有限的,仍然要受到车辆总重的限制,在满载运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压力不足打滑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压力调整装置,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增加驱动轮的驱动力的技术问题。
本方面的发明提供的车轮压力调整装置,包括弹性部件和变形调节驱动部件,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弹性部件传动连接。
通过设置变形调节驱动部件,可以改变弹性部件的弹性形变量,进而改变弹性部件对悬架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从而改变了该悬架上的车轮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可以实现方便地改变车轮的驱动力的效果,降低车辆打滑的可能性。同时,也不需要像传统车辆那样提高车辆空载时本身的重量,可以降低空载压力,减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的伸出方向为所述弹性部件的形变量增大的方向。
通过将动力输出端伸出方向设置成弹性部件形变增加的方向,可以利用变形调节驱动部件的输出作用力更大、更有利的方向来实现变形部件的形变增加,对于诸如气缸或液压缸之类的流体压力式作动缸而言,动力输出端的伸出方向为活塞杆向外推出的方向,这一方向所输出的作用力更大。对于电动推杆而言,则是其向外推出的方向,有利于其充分施加作用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调节传动折弯板与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调节传动折弯板包括中连接部、受力横向部和施力横向部,所述受力横向部和所述施力横向部分别位于所述中连接部的两端,所述受力横向部和所述施力横向部分别位于所述中连接部的两侧,所述受力横向部用于与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施力横向部用于与所述弹性部件抵接。
通过设置受力横向部和施力横向部,可以利用受力横向部上方的空间安装变形调节驱动部件,施力横向部的下方设置弹性部件,变形调节驱动部件与弹性部件平行设置或大致平行设置,使得中连接部两侧的空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只需要占用弹性部件和变形调节驱动部件二者中高度较大者的高度即可,从而可以减少车轮压力调整装置所占用的总高度,降低车辆的底盘高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座组件连接,弹性部件穿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向悬挂组件施加作用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组件包括枢接座和枢接块,所述枢接座和所述枢接块枢接,所述枢接块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安装在车架和台板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将检测的压力值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变形调节驱动部件改变所述弹性部件的形变程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装置,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增加驱动轮的驱动力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19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