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眩抗菌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8131.0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2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禄美;孙甲;李景鹏;王宏;张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羽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6 | 分类号: | C08J7/046;C09D5/14;C09D133/04;C09D163/10;C09D175/14;C09D167/06;C09D171/02;C09D163/00;C08L67/02;C08K3/36;C08K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421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硬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基膜层和抗菌硬化层,抗菌硬化层覆盖于PET基膜层表面;其中,PET基膜层由PET聚酯切片和防眩粒子固化制得,抗菌硬化层由抗菌剂、紫外光固化树脂以及溶解抗菌剂和紫外光固化树脂的溶剂固化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PET基膜层厚度为25-250μm,抗菌硬化层厚度为2-6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PET基膜层中PET聚酯切片重量百分比为92-97%,防眩粒子重量百分比为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防眩粒子为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锆粒子、二氧化钛粒子或氧化锌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溶剂溶解抗菌剂和紫外光固化树脂后得到固含量为20-50%的涂液,抗菌剂和紫外光固化树脂的重量比为1-6: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抗菌剂为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和双呱类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紫外光固化树脂为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酯丙烯酸树脂、聚醚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其特征在于,溶剂为乙酸乙酯、丁酮、甲基异丁酮、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PET聚酯切片和防眩粒子干燥,然后进行熔融挤出制成铸片,将铸片拉伸制成薄膜,再进行收卷分切,得到PET基膜层;
(2)将抗菌剂、紫外光固化树脂溶于溶剂中,得到固含量为20-50%的涂液,然后将涂液涂布在PET基膜层上,置于75-85℃条件下干燥1-3min,之后用紫外光照射,制得。
10.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眩抗菌硬化膜在作为电子产品保护膜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羽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羽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81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服务系统程序测试的遗漏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墨盒芯片、墨盒及喷墨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