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绿萼梅中分离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3815.9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5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吴德玲;王灿灿;金传山;乔金为;陈箫箫;陈仕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A61K31/7048;A61P35/0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霍雪梅 |
地址: | 230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萼梅中 分离 具有 肿瘤 活性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从绿萼梅中分离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从绿萼梅花蕾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黄酮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subgt;29/subgt;Hsubgt;26/subgt;Osubgt;13/subgt;,其结构式为图1所示。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于乳腺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活性。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治疗上有效量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尤其涉及从绿萼梅干燥花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属于抗肿瘤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绿萼梅又名梅花、白梅花,是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结之功效。绿萼梅原产中国华中至西南山区,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但以长江流域以南为多,日本、朝鲜、新西兰亦有分布。绿萼梅化学成分丰富,目前从绿萼梅中分离得到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其他类等,但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尚不明确,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开发利用绿萼梅资源是有必要的。
乳腺癌(Breast invasive carcinoma,BRCA)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化疗是乳腺癌现在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非选择性也导致正常细胞死亡。现有的治疗乳腺细胞性乳腺癌的化学药物均存在疗效不够显著的缺陷,如果从植物中分离得到新的具有显著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这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从绿萼梅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从绿萼梅花蕾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将该化合物制备成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各种抗肿瘤制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从绿萼梅干燥花蕾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式Ⅰ所示: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9H26O13,呈黄色粉末,其英文名称全称为((2R,3S,4S,5R,6S)-6-((5,7-di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4-oxo-4H-chromen-3-yl)oxy)-3,4,5-trihydroxy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
上述式Ⅰ化合物的碱加成的盐也包括在本发明之中。
所述碱加成的盐优选为药学上可以接受的与适当的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形成无毒的盐,除了药物上可接受的盐以外,其它的盐也包括在本发明之中。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从绿萼梅干燥花蕾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1)将绿萼梅干燥花蕾粉碎后用乙醇渗漉提取;
(2)将乙醇渗漉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3)将粗提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将萃取得到的乙酸乙酯部位用二氯甲烷-甲醇在硅胶柱上洗脱,依次得到Fr.1、Fr.2、Fr.3和Fr.4四个组分;
(4)将其中的Fr.4通过MCI柱,依次用10%MeOH、20%MeOH、40%MeOH、60%MeOH、80%MeOH和100%MeOH洗脱,获得Fr.4.1、Fr.4.2、Fr.4.3、Fr.4.4和Fr.4.5五个流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3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