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1396.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唐本忠;秦安军;刘东明;胡蓉蓉;赵祖金;王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隆翔鹰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喹唑啉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常压CO2气氛下,CO2、双官能团异腈和双官能团邻碘苯胺单体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催化剂和碱的共同作用进行聚合反应;
(2)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到甲醇、正己烷或乙醚中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物,干燥至恒重,得到聚喹唑啉类化合物;
所述的双官能团异腈单体的结构通式如式(Ⅱ)所示:
所述的双官能团邻碘苯胺单体的结构如式(Ⅲ)所示:
制得的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Ⅲ)中,n为2~200的整数,R1,R2为相同或不相同有机基团;
所述式(Ⅰ)~(Ⅲ)中,R1选自以下化学结构式1~30中的任意一种;R2选自以下结构式1~5或30~36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m、h、k、i、j为1~20的整数;X选自O或S元素;*表示取代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甲苯、1,4-二氧六环、乙腈、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0~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官能团异腈单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05~2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反应的时间为2~7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醋酸钯、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双三苯基磷二氯化钯、二(二苯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和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双官能团异腈单体的5~60mo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为碳酸铯、碳酸钠、碳酸钾、磷酸钾、三乙胺、三乙烯二胺、N,N-二异丙基乙胺、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氨水、三乙醇胺、单乙醇胺、叔丁醇钾、氟化铯、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和四甲基氢氧化铵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碱的用量为双官能团异腈单体的50~800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3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