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超高散热性能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0101.4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4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彦飞;纪宇婷;梁佳博;郭辉;何艳静;袁昊;王雨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45 | 分类号: | H01L29/45;H01L29/16;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李园园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超高 散热 性能 sic 欧姆 接触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高散热性能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包括:选取SiC衬底;在SiC衬底的正面外延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在石墨烯/SiC结构的石墨烯上淀积Au膜;在SiC衬底的背面溅射Ni金属形成背面电极;通过光刻法在Au膜上形成第一转移电极图形;刻蚀掉未被第一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Au膜;刻蚀掉未被Au膜覆盖的石墨烯;通过光刻法在Au膜上形成第二转移电极图形;刻蚀掉未被第二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Au膜;在Au膜上淀积Au材料形成正面电极,并进行退火处理。本发明方法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备方案,与传统的欧姆接触结构相比,高温电学性能更好,更加稳定,且比接触电阻率可以达到10‑7~10‑8量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SiC基欧姆接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超高散热性能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中,欧姆接触的制备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近年来,由于对半导体器件在高温条件下应用的需求,研发人员对器件散热能力和热稳定性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集成电路的应用环境中,有很多如发动机等大功率情况,容易产生大量的热,使器件工作温度升高。同时,随着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热耗越来越大。而高温的工作环境会导致器件性能发生偏移,甚至导致部分结构失效。随着IC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电子产品面临着更大的散热困境。欧姆接触作为器件制备的关键一步,也急需具备很好地热稳定性和散热能力。以保证其在超高功率或高温的破坏性氛围下仍能稳定的工作,能够长时间的维持比接触欧姆电阻在一个稳定的值。目前,较为普遍的散热方法有水冷、风冷、热电制冷、热管制冷或优化器件布局等方式,通过优化欧姆接触器件的金属组分、结构、工艺等,改善欧姆接触的高温热稳定性。
但是,传统的欧姆接触结构通过调整金属组分、工艺等,使欧姆接触具有高温稳定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比接触电阻率,是性能上的一个折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散热性能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散热性能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该具有超高散热性能的SiC基欧姆接触制备方法包括:
选取SiC衬底;
在所述SiC衬底的正面外延生长石墨烯形成石墨烯/SiC结构;
在所述石墨烯/SiC结构的石墨烯上淀积Au膜;
在所述SiC衬底的背面溅射Ni金属形成背面电极;
通过第一次光刻胶光刻方法在所述Au膜上形成第一转移电极图形;
采用湿法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第一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所述Au膜;
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Au膜覆盖的所述石墨烯;
通过第二次光刻胶光刻方法在所述Au膜上形成第二转移电极图形;
采用湿法刻蚀法刻蚀掉未被所述第二转移电极图形覆盖的所述Au膜;
在所述Au膜上淀积Au材料形成正面电极,并进行退火处理,以完成以石墨烯为扩散阻挡层的SiC基欧姆接的制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选取所述SiC衬底包括:
对所述SiC衬底进行标准RCA清洗;
对所述SiC衬底表面进行氢刻蚀,工艺条件为:刻蚀温度1600℃,刻蚀时间90min,刻蚀压力96mbar,氢气流量90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0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