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粱芒的有无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7411.4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6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白春明;陆晓春;朱振兴;王春语;王平;刘轶飞;李金红;丛玲;张丽霞;李丹;赵家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闫书宁 |
地址: | 11016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粱 有无 分子 标记 开发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高粱芒的有无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引物对组合,包括特异引物对1、特异引物对2和/或特异引物对3;特异引物对1由引物Sbp01F和引物Sbp01R组成;特异引物对2由引物Sbawn01F和引物Sbawn01R组成;特异引物对3由引物Sb430F和引物Sb430R组成;各个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SEQ ID NO:6所示。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鉴定或辅助鉴定高粱芒的有无,具有快速、低成本以及限制少等特点,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发明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粱芒的有无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背景技术
芒是禾本科植物小花内/外稃上的突出物,是禾本科植物的内外稃顶端由中肋延伸而成的结构。芒是种子对自然环境和生存传播的一种重要的适应性进化,芒的有无不仅与植物的抗性有关,也与其籽粒的产量有关。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高粱属,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的世界第五大禾谷类作物,在我国酿酒行业和农业种植上占有重要地位。野生高粱种子不仅具有长芒,而且芒表面布满了芒刺。芒刺不仅阻碍人们对高粱种子的徒手操作,而且影响高粱种子的储藏和加工。在高粱驯化过程中,从有芒到无芒的转变是高粱驯化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然而控制这个重要转变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一般来讲,无芒高粱品种或品系易于储藏加工,而有芒高粱品种或品系较少被鸟类侵害。育种家可根据育种目标,筛选无芒或有芒的高粱品种或品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分析个体的遗传组成,从而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进行分子育种,其不受环境条件影响且选择准确性高。因此,开发与高粱是否有芒相关的分子标记具有较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高粱芒的有无。
本发明首先保护引物对组合。引物对组合可包括特异引物对1、特异引物对2和/或特异引物对3;
特异引物对1可由引物Sbp01F和引物Sbp01R组成;引物Sbp01F的核苷酸序列可如SEQ ID NO:1所示;引物Sbp01R的核苷酸序列可如SEQ ID NO:2所示;
特异引物对2可由引物Sbawn01F和引物Sbawn01R组成;引物Sbawn01F的核苷酸序列可如SEQ ID NO:3所示;引物Sbawn01R的核苷酸序列可如SEQ ID NO:4所示;
特异引物对3可由引物Sb430F和引物Sb430R组成;引物Sb430F的核苷酸序列可如SEQ ID NO:5所示;引物Sb430R的核苷酸序列可如SEQ ID NO:6所示。
所述引物对组合具体可由所述特异引物对1、所述特异引物对2和/或所述特异引物对3组成。
所述引物对组合的功能可为b1)-b4)中的任一种:
b1)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高粱芒的有无;
b2)筛选或辅助筛选有芒或疑似有芒的高粱品种;
b3)筛选或辅助筛选无芒或疑似无芒的高粱品种;
b4)高粱育种。
所述特异引物对1用于扩增下述与高粱芒有无相关的分子标记Sbp01。
所述特异引物对2用于扩增下述与高粱芒有无相关的分子标记Sbawn01。
所述特异引物对3用于扩增下述与高粱芒有无相关的分子标记Sb430。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试剂盒,含有上述引物对组合。
所述试剂盒中还可包括用于PCR扩增的常规试剂和/或用于基因组提取的常规试剂和/或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常规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未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