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可重构串并联机械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5861.1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6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艳;倪亚龙;陆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B25J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可重构 串并联 机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串并联机械臂系统,它由以下七个基本模块组成:转动关节、L形连杆、I形连杆、大臂连杆、小臂连杆、底座A、底座B,以及包括其他的一些附件:如铰链,机械手爪A、机械手爪B、连接法兰。本发明以这些模块作为基本单元,重构出不同类型的串、并联式机械臂。其中典型的串联式机械臂构型有4种,分别是三自由度、四自由度、五自由度、六自由度;并联式机械臂构型有2种,分别是二自由度、三自由度。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臂,模块化可重构串并联的设计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的机械臂的功能专一化,通用性差,接口与接口之间的依赖性强,所以对于提高机械臂的通用性能以实现多样化的作业有很大的限制。增多,可以适应多样化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模块化可重构串并联机械臂系统。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愈加彰显了工业制造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而机械臂作为工业制造领域的重要装置,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功能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模块化、高精度化、机电一体化、是未来机械臂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模块化是未来机械臂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传统的机械臂,其功能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机械臂只能完成一种或者几种固定的操作,这意味着机械臂的通用性较弱,某些机械臂甚至功能高度专一化而不具有通用性。因此导致传统机械臂的应用范围很窄,可拓展性不强,难以适应多样化的作业。模块化可重构的设计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模块指的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独立单元,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模块之间互不影响、彼此独立。模块化系统的优点是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很强,当其中几个模块损坏以后,只需更换即可,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极大提高了机械臂的通用性能,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改变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就能实现多样化的功能。因此,模块化和可重构设计能够极大地改善机械臂的总体性能。
在日本、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模块化机械臂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在一些领域,模块化机械臂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应用中。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Paredis和Khosla研制的模块化机械臂RMMS,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模块化机械臂。RMMS结构上由一些标准化的连接模块和旋转模块组成,在模块内部高度集成了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电气模块等,能够实现快速的重构组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日本东京科学大学的Fukuda等人提出了一种仿生的新型模块化机械臂系统,命名为DRRS(动力可重构系统)。这种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的基本单元——“细胞”(Cell)组成,通过“细胞”的组合和分离实现重构。国内对于模块化机械臂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主要是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做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东北大学在2004年对模块化机械臂的可重构构型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了机械臂的七种不同的功能模块。由哈尔滨理工大学研制的MRRES(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系统),由转动模块、基座模块和连接模块等组成,主要用以面向科研领域用途。北京邮电大学基于旋量理论对模块化机械臂的运动学做了建模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旋量理论的正运动学建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传统的D-H矩阵法之上的改进,更加简洁明了。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外模块化机械臂领域的许多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机械臂的模块化程度不高,重构性能一般,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模块的增多与结构上的重构,将会导致模块化机器人的精度降低,影响其作业;模块化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也较差,无法用于承受较重载荷。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难以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要解决模块化重构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模块的数目应尽可能少;二、可重构的能力要增强,方便装配;三、增加或者减少一些模块、进行模块重构时,机械臂的精度保持不变或者在允许范围内发生很小的变化。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5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