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型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2349.5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0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赵茜;吴建忠;姜树坤;张丽艳;王立志;杨贤莉;李明贤;李忠杰;迟立勇;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20 | 分类号: | A01N65/20;A01N43/16;A01N47/12;A01N43/22;A01P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农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型农药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葫芦科作物蔓枯病、水稻褐条斑病等病害高效低毒的植物型农药的缺点,包括以下步骤:S1提取;S2浓缩;S3萃取;S4混合。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型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以天然成分为主要原料,不添加中高毒化学合成成分。将夹竹桃花的提取物、苦参提取液和蛇床子素混合,还可加入多抗霉素和多杀菌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研制的复配植物型药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具有安全、广谱和高效的特点,适用于瓜蚜虫、小菜蛾等害虫,还可有效防治瓜类蔓枯病、水稻褐条斑病等病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型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农药包括化学农药与生物源农药,其中化学农药容易引起环境污染与抗药性等一系类问题,不仅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并且危害人类安全。相比之下,植物型农药作为一种生物源农药,具有选择性高、低毒、易降解、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其产品中除了含具有活性成分可有效防控病虫草害,还含有大量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成分,如植物有机酸、氨基酸、鞣质等。由此,天然化学成份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期待。
目前,还没有针对葫芦科作物蔓枯病、水稻褐条斑病等病害高效低毒的植物型农药。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植物型农药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植物型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型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取:用有机溶剂Ⅰ浸提夹竹桃花,过滤,得夹竹桃花提取液,用有机溶剂Ⅰ浸提苦参,过滤,得苦参提取液;
S2浓缩:分别蒸发S1得到的夹竹桃花提取液和苦参提取液,得夹竹桃花浸膏和苦参浸膏;
S3萃取:用有机溶剂Ⅱ萃取S2得到的夹竹桃花浸膏,得夹竹桃花萃取液,用有机溶剂Ⅲ萃取S2得到的苦参浸膏,得苦参萃取液;
S4混合:混合S3得到的夹竹桃花萃取液和苦参萃取液,加入蛇床子素,搅拌即得到植物型农药。
优选的,所述S1中,每1g所述夹竹桃花中加入10~15mL所述有机溶剂Ⅰ,每1g所述苦参中加入8~10mL所述有机溶剂Ⅰ,所述浸提在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功率为80~100Hz,所述浸提的时间为12~24小时,温度为20~30℃,浸提的次数为3~5次。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Ⅰ为醇、醇的水溶液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和丁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醇的水溶液中醇的体积分数为65%~80%
优选的,所述S2中,蒸发在旋转蒸发仪中进行,温度为55℃~65℃,真空度为200~300Pa,转速为70~100r/min,浓缩至所述夹竹桃花和所述苦参浓缩成浸膏。
优选的,所述S3中,每1g所述夹竹桃花浸膏加入10~15mL所述有机溶剂Ⅱ,所述夹竹桃花浸膏的萃取时间为20~30min,每1g所述苦参浸膏加入8~10mL所述有机溶剂Ⅲ,所述苦参浸膏的萃取时间为20~30min。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Ⅱ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其体积比为1:(1~5),所述有机溶剂Ⅲ为丙酮和乙醚,其体积比为1:(1~2)。
优选的,所述S4中,蛇床子素以蛇床子素溶液的形式进行添加,所述蛇床子素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40~200μg/mL,溶剂为醇和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醇为乙醇,所述夹竹桃花萃取液、所述苦参萃取液和所述蛇床子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5~2.0):(2.0~3.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2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