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4457.8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6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余浩旸;张永鹏;肖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5/04 | 分类号: | G01S5/04;G08C19/00;H04W4/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处理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经由漏泄电缆的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向外辐射的定位信号,并根据其对应的接收时间、所述定位信号在所述漏泄电缆中的传输速度,以及基站与所述漏泄电缆的反射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列车终端的当前位置。通过利用现有漏缆传输定位信号,节约部署成本,通过漏泄电缆的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向外辐射定位信号,增加了定位信号的传输距离,降低了外界干扰对定位信号的精度影响,同时基于定位信号对应的接收时间、所述定位信号在所述漏泄电缆中的传输速度,以及基站与所述漏泄电缆的反射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列车终端的当前位置,能够在实现列车定位的基础上,提高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密度高、车站间距近、安全性要求高,列车控制系统及列车本身需要实时了解列车在线路中的精确位置,以便实时、动态地对每一列车进行监督、控制、调度及安全防护。
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定位,第一种是UWB(Ultra-Wide Band)定位技术:通过发射、接收大带宽脉冲实现位置的估计。第二种是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定位算法:通过测量信号到达监测站的时间,可以确定信号源的距离。利用信号源到各个监测站的距离(以监测站为中心,距离为半径作圆),就能确定信号的位置。
但是,基于UWB的定位技术传输距离较短,同时传输的带宽较低,难以携带大量信息,多以定点定位的方式存在,且需要安装额外设备;TDOA算法原理是根据信号从发射端到监测站的时间差进行计算,而快速列车无法持续发送自身位置,同时由于其高速移动的特性以及轨道空间基站部署的特性,难以同时处于三座基站的覆盖范围下,列车只能靠漏缆传输的基站信号进行定位;同时,传统定位技术并未考虑定位对象在轨道空间中的情形,也未考虑列车快速运行条件下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以及轨道空间场景中的电磁干扰等特性,在轨道空间内使用定位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处理方法、列车终端、基站、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空间定位精度不高的缺陷,实现轨道空间内快速列车的高精度定位。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列车终端的定位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经由漏泄电缆的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向外辐射的定位信号,所述定位信号中包括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定位信号按时序依次包括第一槽孔正向信号、第二槽孔正向信号、第一槽孔反射信号和第二槽孔反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具有不同的辐射方向;
基于所述第一槽孔正向信号、所述第二槽孔正向信号、所述第一槽孔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二槽孔反射信号分别对应的接收时间、所述定位信号在所述漏泄电缆中的传输速度,以及基站与所述漏泄电缆的反射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列车终端的当前位置。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列车终端的定位处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槽孔正向信号、所述第二槽孔正向信号、所述第一槽孔反射信号和所述第二槽孔反射信号分别对应的接收时间、所述定位信号在所述漏泄电缆中的传输速度,以及所述漏泄电缆的反射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列车终端的当前位置,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所述列车终端的当前位置为(x,y),所述(x,y)是以基站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位置;t1为所述第一槽孔正向信号的接收时间,t2为所述第二槽孔正向信号的接收时间,t3为所述第二槽孔反射信号的接收时间,t4为所述第一槽孔反射信号的接收时间,v为所述定位信号在所述漏泄电缆中的传输速度,L为基站与所述漏泄电缆的反射点的距离,θ为槽孔辐射方向与其所在法线的夹角。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列车终端的定位处理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4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