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自动补偿间隙的踏板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3669.5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冯登荣;吴熙猴;廖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B60T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补偿 间隙 踏板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自动补偿间隙的踏板总成,包括安装支架组件、制动踏板臂和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上,所述制动踏板臂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以可转动方式套设在所述转轴外,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所述套筒位于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之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左补偿间隙组件和右补偿间隙组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自动补偿间隙的踏板总成,能够降低衬套的磨损,并且能够在衬套磨损后自动补偿衬套与安装支架组件之间的间隙,使衬套保持与安装支架组件相抵靠的状态,从而防止制动踏板臂发生轴向窜动,防止踏板总成出现松旷、使用时发生异响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踏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自动补偿间隙的踏板总成。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现有的踏板总成包括安装支架组件1、制动踏板臂2和转轴3,转轴3固定在安装支架组件1上,制动踏板臂2一端设置有套筒21,套筒21两端分别内套一个衬套7,然后将两个衬套7以可转动方式套设在转轴3外,并且两个衬套7的翻边均分别与安装支架组件1和套筒21相接触,实现轴向定位。驾驶员踩制动踏板臂2的自由端,使制动踏板臂2绕转轴3旋转一定角度,这时衬套7与转轴3之间、衬套7与套筒21之间以及衬套7与安装支架组件1之间均会产生摩擦,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摩擦将导致衬套7的翻边和内孔均发生磨损,会使衬套7与其他零件之间的间隙增大,翻边磨损变薄会导致制动踏板臂2的套筒21发生轴向窜动,造成踏板总成松旷、使用时发生异响等现象,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自动补偿间隙的踏板总成,能够降低衬套的磨损,并且能够在衬套磨损后自动补偿衬套与安装支架组件之间的间隙,使衬套保持与安装支架组件相抵靠的状态,从而防止制动踏板臂发生轴向窜动,防止踏板总成出现松旷、使用时发生异响的现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自动补偿间隙的踏板总成,包括安装支架组件、制动踏板臂和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上,所述制动踏板臂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以可转动方式套设在所述转轴外,所述安装支架组件上设置有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所述套筒位于所述左安装支架和所述右安装支架之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左补偿间隙组件和右补偿间隙组件;所述左补偿间隙组件包括左衬套和左弹性元件,所述左衬套的左端面与所述左安装支架相抵靠,所述左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左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套筒和所述左衬套,使所述左衬套具有相对于所述套筒向左运动的趋势;所述右补偿间隙组件包括右衬套和右弹性元件,所述右衬套的右端面与所述右安装支架相抵靠,所述右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右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套筒和所述右衬套,使所述右衬套具有相对于所述套筒向右运动的趋势。
进一步,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左安装孔、中部安装孔和右安装孔,所述左安装孔和所述右安装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中部安装孔的直径,所述左安装孔的右侧形成左肩胛平面,所述右安装孔的左侧形成右肩胛平面。
进一步,所述左补偿间隙组件和所述右补偿间隙组件互相对称,所述左安装孔和所述右安装孔互相对称。
进一步,所述左衬套包括左衬套主体和左衬套翻边,所述左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左衬套主体上;所述左补偿间隙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左安装孔内的左轴承,所述左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左轴承的外圈的右侧抵靠在所述左肩胛平面上,所述左弹性元件的右端抵靠在所述左轴承的外圈的左端,所述左弹性元件的左端抵靠在所述左衬套翻边上;所述右补偿间隙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左轴承互相对称的右轴承。
进一步,所述转轴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左侧阶梯轴、中部光轴和右侧阶梯轴,所述左侧阶梯轴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阶轴和第二阶轴,所述第一阶轴的直径、所述第二阶轴的直径和所述中部光轴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阶轴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左螺纹段和左光轴段;所述右侧阶梯轴与所述左侧阶梯轴互相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3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