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2834.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3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吉瑞;兰燕杰;冯金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胡影;李红标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油气分离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旋转轴,其外周固接有旋转齿轮,旋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流通孔;至少一个三通环块,设置在旋转齿轮的轴向的至少一端面上,旋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流通孔,三通环块邻近其外边缘位置周向设有至少一个与流通孔连通的回油孔;至少一个气流通孔,沿轴向贯穿旋转齿轮,适于连通三通环块和旋转轴的内腔;至少一个单片阀,对应弹性封盖于回油孔外侧。本发明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将三通环块集成在增压器上,充分利用增压器的旋转力以及增压器产生的负压力完成高效油气分离。该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无外接管路,结构简单,有效防止冬季寒区曲通管路结冰导致喷机油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和具有该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结构多样,随着国内对排放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结构的旋风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传统的旋风油气分离器,离心的油滴附着在桶壁上,但是当车辆急加速时,发动机漏气量突然增加,进入旋风油气分离器的混合气体突然加速,会将桶壁上的油滴带走一部分,降低分离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包括:
旋转轴,其外周固接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流通孔;
至少一个三通环块,设置在所述旋转齿轮的轴向的至少一端面上,所述三通环块邻近其外边缘位置周向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流通孔连通的回油孔;
至少一个气流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旋转齿轮,适于连通所述三通环块和旋转轴的内腔;
至少一个单片阀,对应弹性封盖于所述回油孔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环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旋转齿轮的轴向的两端面上且通过所述气流通孔和所述流通孔相连通;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齿轮通过分隔件连接,所述分隔件由所述旋转齿轮的径向向内延伸穿过所述流通孔并与所述旋转轴的内腔内壁固接;
所述旋转轴的内腔被所述分隔件分隔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流通孔被分隔成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流通孔和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第二流通孔;
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通过由所述第一流通孔、与第一流通孔连通的三通环块、气流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的三通环块和所述第二流通孔形成的流通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环块嵌设安装在开设于所述旋转齿轮的轴向的两端面的安装结构内;任一所述三通环块包括:
环本体,其面向所述安装结构的端面开设有周向延伸的闭环状的环槽;
至少一个凸起,沿径向向外凸设于所述环本体外缘,所述凸起的面向所述安装结构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环槽连通的第一直通槽,所述回油孔对应开设在所述凸起的背向所述安装结构的端面上;
至少一个直通结构,与所述凸起对应设置在所述环本体内缘且面向所述安装结构的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环槽和第一直通槽连通的第二直通槽,所述流通孔与所述直通结构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为成型在所述旋转齿轮上的与所述三通环块形状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所述直通结构均包括三个,所述气流通孔包括三个,三个所述气流通孔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设置在所述安装结构的对应所述凸起与所述环槽的连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