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68109.0 申请日: 2020-06-19
公开(公告)号: CN111700826A 公开(公告)日: 2020-09-25
发明(设计)人: 刘露;张娇;韩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 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8/9767 分类号: A61K8/9767;A61K8/92;A61K8/68;A61K8/67;A61K8/63;A61K8/31;A61K8/36;A61K8/365;A61K8/49;A61K8/55;A61Q17/00;A61Q19/00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颜希文
地址: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珠***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修复 皮肤 屏障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活性物0.5%‑15%,囊泡成分5%‑45%,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所述活性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烟酰胺0.1‑5份,四氢甲基嘧啶羧酸0.1‑5份,0.1%裂褶菌素0.1‑10份,海岸松树皮/芽提取物5‑35份,葡糖酸钙0.05‑2份;所述囊泡成分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甘油5‑25份,氢化卵磷脂0.01‑5份,磷脂酰胆碱1‑8份,油脂1‑10份,角鲨烷1‑10份,青刺果油0.5‑15份。本发明的组合物能修复皮肤屏障,对于健康的皮肤能增强其屏障功能;本发明的组合物全面考虑了皮肤屏障受损的途径,创新地考虑了化学屏障、抗氧化屏障、光防护屏障以及微生物屏障,多维角度进行敏感肌肤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依据《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敏感性皮肤在世界各国均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调查方法不同,各地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欧洲为25.4%~89.9%,澳洲约为50%。女性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美洲女性为22.3%~50.9%,亚洲女性为40%~55.98%,我国女性约为36.1%。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和精神压力增加等,其发生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敏感性皮肤占亚洲女性为40%~55.98%,我国女性为36.1%。由此可见,敏感性皮肤已成为困扰我国女性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研究认为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是一种累及皮肤屏障-神经血管-免疫炎症的复杂过程。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加,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受损是敏感性皮肤发生的重要触发以及循环因素。

侠义的皮肤屏障指的是物理屏障(包括皮脂膜和皮肤砖墙结构)、免疫屏障和神经屏障。而广义的皮肤不仅指物理屏障,还包括微生物屏障、光防护屏障、化学屏障、抗氧化屏障。要全方面解决敏感肌肤问题,不仅在于修复已出现的屏障受损,还有预防以及加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此,本发明研制出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旨在不仅修复更在于预防,增强皮肤屏障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能修复皮肤屏障,对于健康的皮肤能增强其屏障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活性物0.5%-15%,囊泡成分5%-45%,余量为去离子水;

其中,所述活性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烟酰胺0.1-5份,四氢甲基嘧啶羧酸0.1-5份,0.1%裂褶菌素0.1-10份,海岸松树皮/芽提取物5-35份,葡糖酸钙0.05-2份;

所述囊泡成分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甘油5-25份,氢化卵磷脂0.01-5份,磷脂酰胆碱1-8份,油脂1-10份,角鲨烷1-10份,青刺果油0.5-15份。

本发明采用烟酰胺、四氢甲基嘧啶羧酸、0.1%裂褶菌素、海岸松树皮/芽提取物、葡糖酸钙作为活性物,采用甘油、氢化卵磷脂、磷脂酰胆碱、油脂、角鲨烷、青刺果油作为囊泡成分,制备得到的组合物能修复皮肤屏障,对于健康的皮肤能增强其屏障功能。

上述成分中,甘油作为助乳化剂,氢化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作为乳化剂。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合物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活性物5%,囊泡成分30%,余量为去离子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