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压低阻抗铝电解电容器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8412.2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宋欢;杨清;胡健;唐莹;陈磊;王贤炉;王泽嘉;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11/00 | 分类号: | D21H11/00;D21H13/02;D21H19/60;D21H21/18;D21H27/30;H01G9/022;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33/00;B32B23/02;B32B23/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郭蓓霏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阻抗 铝电解电容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压低阻抗铝电解电容器纸,主要由第一紧度层和第二紧度层复合后烘干而成,所述第一紧度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绝缘木浆纤维60‑98份,天丝纤维2‑40份;所述第二紧度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绝缘木浆纤维40‑98份,粘胶纤维2‑60份。得到的产品纤维分散均匀,成型匀度好,耐压特性好,且具有低的ESR值,吸液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廉,通过严格控制第一紧度层和第二紧度层的打浆度,保证了纸张的耐压特性,第一紧度层和第二紧度层进行湿复合、烘干、卷曲、分切后制得,制备得到的电容器纸能够满足高端铝电解电容器制造的性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耐压低阻抗铝电解电容器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铝电解电容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朝着高耐压,低ESR等特性方向发展,这要求电解电容纸同样朝着高耐压、高吸液、低ESR等技术方向发展。
中国专利CN201510479886.7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的电解电容器纸及电解电容器纸制备方法。此电解电容纸耐压层的纸浆选自剑麻,且耐压层纸使用的纸浆的打浆度为32-38°SR,其吸收层纸为一层或多层结构,吸收层纸的纸浆选自麻类纤维、韧皮纤维、草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且吸收层纸使用的纸浆的打浆度为15-45°SR。剑麻浆、韧皮纤维及草浆价格贵,且作为第一紧度层,低打浆度的剑麻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耐压等级。
中国专利CN201811448628.2提供的耐压性铝电解电容器纸,其耐压层是采用绝缘木浆纤维打浆后加入纳米纤维素的方式,吸液层同样采用麻浆、棉浆和西班牙草的混合浆组成。耐压层是将木浆打浆后再加入纳米纤维,其存在分散不均匀的风险,第二紧度层采用浆种价格贵,且成型困难。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成本低、成型匀度好、耐压性高、吸液性好和低ESR(等效串电阻)的铝电解电容器纸对本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成型匀度好、耐压性高、吸液性好和低ESR的铝电解电容器纸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耐压低阻抗铝电解电容器纸,主要由第一紧度层(高紧度层)和第二紧度层(低紧度层)复合而成,所述第一紧度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绝缘木浆纤维60-98份,天丝纤维2-40份;所述第二紧度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绝缘木浆纤维40-98份,粘胶纤维2-60份。
上述的高耐压低阻抗铝电解电容器纸,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度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绝缘木浆纤维75-90份,天丝纤维10-25份;所述第二紧度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绝缘木浆纤维75-90份,粘胶纤维10-25份。
优选的,所述粘胶纤维的纤度为0.2~1.5旦,长度为2~10mm。粘胶纤维的纤度太大,易使纸张表面不平整,市场上暂无纤度过小的粘胶纤维,且越小,价格越贵。
优选的,所述第二紧度层的表面涂覆有聚乙烯醇胶层,涂覆量在0.1-2g/m2。表面喷涂聚乙烯醇胶液量越多,纸张击穿强度和抗张强度均增加,但是会增加纸张ESR值,故不能超过2g/m2。
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度层和第二紧度层的质量比值为0.3~3.0,更优选为0.7~2.0。
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度层由绝缘木浆纤维和天丝纤维混合后进行磨浆,并控制混合浆料的打浆度在90°SR以上后得到;所述第二紧度层由绝缘木浆纤维进行磨浆,控制绝缘木浆料的打浆度在15-60°SR,得到的绝缘木浆料再与粘胶纤维混合后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8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自一体节流控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