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镀废水中化学镍去除的工艺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3363.7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峰;董红红;董林辉;伏振宇;丁亚磊;李晨;袁久婷;陈秀坤;蔡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隆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镀 水中 化学 去除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电镀废水中化学镍的处理工艺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水经过微调碱至pH 2.5~3后进入镍系磁砂罐进行去除泥沙,胶体及大分子有机物;(2)两级铁碳微电极进行破络处理,每一级反应时间为60~90min;(3)利用石灰调节pH为11~12,之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阴离子高分子助凝剂PAM进行絮凝沉淀;(4)上清液加入重捕剂200ppm,反应5~10min;(5)加入1000ppm亚铁及质量浓度为0.1%的阴离子高分子助凝剂PAM进行絮凝沉淀,反应时间30~40min;经过以上工艺处理后的最后出水变为澄清,废水中化学镍的含量可降低至0.1pp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去除电镀废水中化学镍的处理工艺与方法。
背景技术
自五十年代以来,电镀技术在机械制造、轻工业、电子工业航天航空和仪表仪器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化学镀镍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处理工艺,其应用已经拓展深入到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及汽车工业等部门。其产生的电镀废水含无机盐、络合物、有机物等复杂成分而成为世界上三大污染源之一。化学镀镍废水主要来自化学镀镍工序,含有重金属镍、次磷酸、亚磷酸、次亚磷酸,会形成络合镍,同时也会造成磷超标,COD很高。处理不当会同时导致镍、磷及COD超标。目前化学镀镍废水的处理工艺相对繁杂,任何单一的方法都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高级氧化法、离子交换法、电催化还原法等,大部分采用的是两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但是普遍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工艺流程相对复杂等缺陷,无法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表3排放标准。因此,开发具有适应性强、运行稳定、投资成本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化学镍处理工艺及方法是当前化学镍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去除化学镍的新工艺及方法,更好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两级铁碳微电解完成化学镍的破络,将络合态的镍离子变成游离态,再通过加碱剂助凝剂进行一级沉淀,上清液进一步添加重金属捕捉剂,之后添加亚铁及PAM助凝剂实现二级沉淀实现镍离子完全沉降彻底,水质完全达到 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排放标准。
一种用于电镀废水中化学镍去除的工艺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往化学镍废水中加入稀硫酸微调pH为2.5~3,为后续微电解提供酸性环境;
(2)进一步地,调整pH值后含镍废水通入镍系磁砂罐,主要进行去除泥沙,胶体及大分子有机物,停留时间为30min,磁砂罐尺寸为Ф1800 mmx2400 mm;
(3)进一步地,砂滤出水进入连续串联的两级铁碳微电解池进行破络,微电解池底部布置有曝气管道,充氧速率为0.5-2.0L/min,池体中填充有占池体高度的1/3-1/2的铁碳微电解材料,反应至pH为5.0-6.0,每级微电解时间为60~90min;
(4)进一步地,在步骤(3)的出水加入质量分数30%的熟石灰悬浊液,调节pH至11~12,同时添加质量分数0.1%的阴离子助凝剂PAM(分子量≥1000万)3~5ppm,混合搅拌30min后沉淀;
(5)进一步地,在步骤(4)的上清液出水中加入重捕剂哌嗪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重捕剂200ppm,反应5~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隆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长隆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