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8004.2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罗正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侨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22;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焦亚如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车顶 受压 座椅 紧急 庇护 机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该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汽车、车座、多个主动滑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多个主动滑动机构均设置在汽车内。多个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汽车的顶部,所述车座设置在主动滑动机构上。所述主动滑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壳体和活动座。该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的汽车、车座、多个主动滑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配合。使得本发明可以在汽车的车顶突然因货车侧翻而下落的钢轨或者木头等较重物品的下砸时,有效让人员进行倾倒,进而使人员由坐姿转变为躺下。让人员原本靠近车顶的头部远离车顶。起到对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汽车座椅”(专利号:CN200980128828.2),该专利包括通过第一连接杆组件安装在基底上的底座;一个通过第二连接杆组件安装在基底上的靠背;一个用于交替地限制或允许靠背相对于基底移动的锁定机构。上述专利自由地在标准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
然而,在轿车在遇到大货车翻倒,其所装有的钢制圆柱、钢圈以及其他较重的货物对轿车车顶下压的情况时,由于车顶必然会在重物的下压下而变形,进而对原本坐在车椅上的人员的头部造成撞击。传统的车椅在遇到以上情况较为无力。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针对车顶受压后的座椅紧急庇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汽车、车座、多个主动滑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多个主动滑动机构均设置在汽车内。多个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汽车的顶部,所述车座设置在主动滑动机构上。所述主动滑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壳体和活动座。所述壳体设置在汽车的底部内壁上,所述活动座设置在壳体上。所述车座设置在活动座上。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靠近车背的的一端比靠近车座的一端低。所述活动座的底面与壳体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活动座联动连接。所述车座包括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背靠垫、第三支撑垫和座垫。所述第二支撑垫的顶部与第一支撑垫相连。底部通过锁死机构与第三支撑垫铰接。所述背靠垫设置在第二支撑垫上。所述第三支撑垫的底部与座垫铰接。
所述座垫设置在活动座上,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和轴承杆。所述轴承杆横向设置在第二支撑垫的底部。所述第三支撑垫的顶部套在轴承杆上,所述轴承杆上开设有开槽。所述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三支撑垫内。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与开槽相对应。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置在车座上。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电动伸缩杆、驱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死机构还包括内腔和两个插杆。所述内腔设置在第三支撑垫内。所述内腔的开口向上且越箱内腔内部延伸其口径越小。所述内腔的开口与开槽相对应。两个插杆分别铰接在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上。所述插杆与开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倾斜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靠近车头一侧比靠近车尾的一侧的位置高。
优选的,还包括脚垫,所述脚垫设置在位于汽车前排的车座上的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螺纹杆和螺纹座。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螺纹杆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螺纹座的一端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壳体并与活动座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侨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侨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8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