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便秘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9204.5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3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方曙光;项丽娟;张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微康益生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742 | 分类号: | A61K35/742;A61K9/14;A61K47/36;A61P1/10;C12N1/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赵瑞鹏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便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便秘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凝结芽孢杆菌BC99菌粉和辅料,所述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BC99安全无毒性;所述凝结芽孢杆菌BC99制剂在改善便秘患者的排便和粪便特性方面效果显著,达到促进肠道健康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便秘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和排毒(排出人体80%以上的毒素)器官,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合理的饮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旅行、抗生素治疗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蠕动缓慢,免疫功能下降,给健康带来隐患,临床表现多为便秘或腹泻等肠易激综合症,临床治疗上,止泻药、吸附剂及膨松药等药物的应用对于改善症状有积极作用,但疗效并不理想,且治疗后易复发。由于人们意识到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和疾病预防与治疗有诸多益处,含益生菌菌株的功能性食品的商业利益一直在增加。一些益生菌已在初步研究中显示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胃疾病。
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芽孢益生菌,早在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批准凝结芽孢杆菌为一种安全可食用菌株。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凝结芽孢杆菌也位列其中。相比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因其产芽孢,对热、氧、干燥、胃酸及胆汁盐有很强的耐受性,故食用的凝结芽孢杆菌几乎能100%到达肠道并产生乳酸、细菌素及消化酶等有益物质,从而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肠道健康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提供的健康益处是菌株特异性的,而不是物种或基因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凝结芽孢杆菌不是所有菌株对确定的健康状况都有效,必须经过临床应用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应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目前,国外关于凝结芽孢杆菌专利菌株益生特性及功效的研究已有不少临床文献支持,并已应用于促进健康的制药或功能性食品配方中;而国内凝结芽孢杆菌虽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及水产行业,但在人体益生调节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我国凝结芽孢杆菌应用相关行业发展快速,好的菌种需求一直依赖进口,而进口不是长远之计;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菌株在促进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便秘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改善便秘患者的排便和粪便特性方面效果显著,有促进人体肠道健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便秘的菌剂,包含凝结芽孢杆菌BC99菌粉和辅料。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料为麦芽糊精。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照重量份计算,所述凝结芽孢杆菌BC99菌粉与所述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0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活菌总数1*107-1*1011cfu/g。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活菌总数1*108cfu/g。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改善便秘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凝结芽孢杆菌BC99为发酵菌种,经二级种子培养基活化后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将所得培养液离心分离得到浓缩菌体,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得到菌粉,向菌粉中添加辅料混合均匀,即得菌剂。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照重量份计,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10份蛋白胨、5 份酵母粉、5份葡萄糖、2份磷酸氢二钾、水1000份;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蛋白胨10份、牛肉浸提物3份、氯化钠5份、葡萄糖5份、水1000份;所述种子培养基的pH值为6.5-7.0,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采用发酵罐培养,发酵罐搅拌速度为150r/min,通气量为0.7vvm,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36-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微康益生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微康益生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9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