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热对流PCR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5211.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蒋析文;黄桃生;卢卓健;陈绮娴;林卫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陈详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流 pcr 新型 冠状病毒 快速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热对流PCR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具体的地,本发明经过多轮筛选验证,从大量引物探针组合中获得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热对流PCR和普通荧光定量PCR,并且能够进行多重检测的引物探针组合。使用本发明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基于热对流PCR,超快速PCR扩增检测,而且检测灵敏度与普通荧光定量PCR相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分子诊断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对流PCR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 virus, 2019-nCoV, 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型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S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蛋白之一,其编码基因用于病毒分型通过S-蛋白与人的 ACE2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人感染了该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肺炎、严重畸形呼吸综合征、肾衰竭,更有甚者可导致死亡。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具有有很强的感染力,所引起的肺部感染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除朊病毒外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仅含有 RNA 的病毒,病毒中特异性 RNA 序列是区分该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标志物。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科学家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对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并通过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特异核酸序列。在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在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应提示该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序列的方法中最常见的是荧光定量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反应模板仅为 DNA,因此在进行 PCR 反应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 RNA 逆转录为 DNA。在 PCR 反应体系中,包含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及一个 Taqman 探针,该探针为一段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两端分别标记了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如反应体系存在靶序列,PCR 反应时,探针与模板结合,DNA 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发出荧光。每扩增一条 DNA 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荧光定量 PCR仪能够检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 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 值越小。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会依据自身产品的性能确定本产品的阳性判断值。
目前使用的荧光定量PCR设备存在仪器成本高,占用较大的实验室操作空间等问题;并且需要集中送检,并在专用的PCR实验室中进行测试,无法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实验时间长,排除核酸处理过程,扩增检测时间一般在2h左右;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小区排查,限制现有核酸检测产品的应用范围。无法推动诊断前移下移。
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N基因和ORF1 ab 基因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诊断体系。以便能够高效率、高特异性、低成本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变异性。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引物对集,所述引物对集包括:
第一引物对,所述第一引物对包括:
如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反向引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物对集还包括:
第二引物对,所述第二引物对包括:
如SEQ ID NO.4所示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 NO.5所示的反向引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物对集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5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