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5477.6 | 申请日: | 202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5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融合(山东)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1F15/06;B29C65/02;B29C65/48;B29C65/64;B29C65/60;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网格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利用绝缘模块和网格线材制作网格,多个网格排列组合后构成智能网片,绝缘模块的成型方法有两种,既可利用绝缘材料的液态形式配合模具在网格线材结合点形成绝缘模块,也可采用定制的绝缘材料零部件牢固连接网格线材结合点形成绝缘模块,本制作方法中绝缘模块的应用使网格线材既能牢固连接构成网格以及智能网片,又保证了网格线材的绝缘隔离,使网格线材的导电特性满足网片的智能化需求,同时绝缘模块制作网格的方法,对网格线材无特殊要求,且制作过程中不损伤线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防护网、智能护栏等智能网片制作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安防防护网、智能护栏等智能网片均由多个网格排列组合构成,智能网片网格线材多选用金属材质,按照功能需求制作成不同网格形状的智能网片;智能网片网格线材结合点处的固定方法主要为焊接、扣压、绳编织;智能网片网格线材结合点处的线材之间绝缘,信息可以通过线材传递。以上三种智能网片网格制作方法中,均存在网格线材选择受限、网格线材结合点二次防锈处理、网格线材结合点绝缘易损伤等弊端,焊接方法要求网格线材结合点处线材外包材质具有可焊接性,存在焊点防锈处理难度大,网格线材结合点处内包绝缘层在加工中损伤等问题;扣压方法在扣压过程中极易造成防锈层的破坏,需要二次防锈处理,同时会造成网格线材结合点被扣压构件损伤线材的绝缘层;绳编织方法要求网格为柔性线材,造成智能网片网格防护强度低,存在网格线材结合点绳扣固定方法对网格线材的损伤,造成信息干扰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将金属线材布设成网格状,选用绝缘材料在网格线材结合点处形成绝缘模块固定网格线材,多个网格排列组合构成尺寸不等的网片,绝缘模块制作网格的方法使网格线材选择不受限定,加工时不损伤线材及绝缘层,并能同时满足网格线材防锈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将智能网片网格线材按需求尺寸布设成网格状,在网格线材结合点处利用绝缘模块连接固定构成网格,多片网格在同一平面或异面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智能网片,智能网片的长宽尺寸按需定制;所述的网格线材,选用具有导电特性的金属材质,可根据需求对金属材质进行外表面绝缘处理或增加绝缘外皮,金属材质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多边形、圆形;所述的绝缘模块,以具有绝缘特性的材料为原料,通过两种方式加工成型:方式一,利用模具包裹网格线材结合点,将液态绝缘材料或固态绝缘材料液化后注入模具,待液体固化后形成一个绝缘模块,使网格线材结合点连接固定线材,组成网格以及智能网片的实体结构,网片中构成网格结合点的线材之间保持绝缘;方式二,采用定制的绝缘材料零部件,利用零部件将网格线材结合点包裹,零部件之间可通过熔接、粘接、卡接、铆接方式成为一个整体绝缘模块,使网格线材结合点连接固定线材,组成网格以及智能网片的实体结构,网片中构成网格结合点的线材之间保持绝缘,绝缘模块的加工既可两种方式任选其一使用,也可两者结合使用。
上述的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所述网格线材,在布设时既可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位于异面空间,所形成的网格形状为包括但不限于三边形、四边形、圆形、扇形、曲边型,网格尺寸按需定制。
上述的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绝缘模块,其大小和形状根据智能网片网格形状、尺寸、强度要求定制。
上述的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绝缘模块,方式一中采用的模具,其结构根据智能网片网格形状、尺寸、强度要求定制。
上述的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绝缘模块,方式二中的零部件,其结构和尺寸根据智能网片网格形状、尺寸、强度要求定制。
上述的一种智能网片网格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绝缘模块,方式二中的零部件,将网格结合点的线材连接后经过熔接、粘接、卡接、铆接中单一工艺或组合工艺加工形成一个整体绝缘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融合(山东)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融合(山东)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5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换电式双能源燃料电池汽车架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救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