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补料培养基共混的基础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1552.7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6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纪明宇;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多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5/075 |
代理公司: | 上海点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6 | 代理人: | 许晓琳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基 基础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由补料培养基共混的基础培养基,包括补料培养基A、补料培养基B和添加剂,所述补料培养基B的体积用量是补料培养基A的5‑15%;所述补料培养基A包含有总浓度为12900‑124000mg/L的氨基酸,总浓度为1210‑12560mg/mL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总浓度为780‑10260mg/L的维生素,以及总浓度为1300‑8020mg/mL的其它成分;所述补料培养基B包含有总浓度为18000‑180000mg/L的L‑色氨酸、L‑酪氨酸、L‑半胱氨酸;所述添加剂包括总浓度0.103‑1.251g/L的丙酮酸钠、乙醇胺、谷胱甘肽、精胺、柠檬酸铁铵、亚硒酸钠。本发明基础培养基能够支撑工业界和实验室主流细胞株的生长代谢,具有广谱的适用性,原料价格低廉,工艺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补料培养基共混的基础培养基及该基础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基础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医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先人们用中草药缓解病痛,积累了丰富的药理学知识;近代以来,随着对疾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小分子化药由于其针对性强,疗效好,作用快等优势,在医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面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挑战时,小分子化药还是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为解决这些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发展而来。单抗类药物能中和多种毒素,使其丧失生物学活性;激活巨噬细胞,吞食入侵的抗原;启动抗体和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病原体。可以说单抗药物的发展,给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新的曙光。
动物细胞是生产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载体,但是动物细胞比较脆弱,对外界环境敏感,且营养需求高,因此开发适合其生长代谢的培养基和培养工艺十分重要。细胞培养基的组分丰富,且组分含量的不同会对细胞密度,抗体蛋白的表达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当前国内的细胞培养基被国外生物公司所垄断,使得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故抗体药物细胞培养基的国产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抗药物生产所用的细胞培养基分为基础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基础培养基的开发和优化通常会采用DOE实验、培养基成分消耗分析、代谢组学、高通量筛选系统等技术手段。这些方法耗时长,且工作量大。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具有广谱适用性的基础培养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补料培养基共混的基础培养基及该基础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基础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很好的支持当前工业界和实验室常用细胞株的生长代谢,具有广谱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由补料培养基共混的基础培养基,包括补料培养基A、补料培养基B和添加剂,所述补料培养基B的体积用量是补料培养基A的5-15%;所述补料培养基A包含有总浓度为12900-124000mg/L的氨基酸,总浓度为1210-12560mg/mL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总浓度为780-10260mg/L的维生素,以及总浓度为1300-8020mg/mL的其它成分;所述补料培养基B包含有总浓度为18000-180000mg/L的氨基酸,所述补料培养基B中的氨基酸由L-色氨酸、L-酪氨酸、L-半胱氨酸组成;所述添加剂包括总浓度0.103-1.251g/L的以下组分:丙酮酸钠、乙醇胺、谷胱甘肽、精胺、柠檬酸铁铵、亚硒酸钠。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由以下用量的组分组成:丙酮酸钠0.1-1.0g/L、乙醇胺0.001-0.050g/L、谷胱甘肽0.0005-0.05g/L、精胺0.001-0.05g/L、柠檬酸铁铵0.001-0.1g/L、亚硒酸钠0.000001-0.0005g/L。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料培养基共混的基础培养基包括如下体积份数的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多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多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