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压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1280.0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雄;沈军舰;张超;余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成名匠锻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F16D1/076;F15B21/02;F15B13/02;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压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压紧系统,包括压紧装置、稳压装置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压紧装置和稳压装置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气缸及设于该压紧气缸顶部的旋转接头,所述压紧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体;所述旋转接头包括旋转体及壳体,所述活塞体内设有第一气道,所述活塞体内设有第二气道,所述压紧装置压紧物体并实时监测气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信号控制所述稳压装置动作,对压紧装置的气压进行调节,确保所述压紧装置与物体之间的压紧力恒定,实现对物体的自适应压紧。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压紧方法。本发明实现对物体的自适应压紧调节,有效解决了由于齿轮端面发生摩擦磨损而导致竖向压紧力失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紧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适应压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压力机上的小齿轮是一种兼具高速转动和摩擦打滑功能的组件,目前大多采用碟簧和锁紧螺母等机件构成的压紧装置来压紧小齿轮,其中碟簧位于锁紧螺母和小齿轮之间。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锁紧螺母在电机转动轴上的高度位置来实现对碟簧的压缩,进而实现对小齿轮的压紧,当碟簧的压缩量调整到位后,锁紧螺母的位置也随之固定。
但是,在压力机工作运行中,小齿轮因频繁的正反转而与打滑机构发生摩擦磨损,使得小齿轮的有效厚度减少,最终导致锁紧螺母与小齿轮端面的间距增大,碟簧压缩发生松弛,使得施加给小齿轮的有效压紧力迅速衰减失效,给压力机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此外,还需要定期停机更换碟簧,影响螺旋压力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压紧系统及方法,压紧装置压紧物体并实时监测其气压信号,将该气压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采集的气压数据实时调控稳压装置,直至压紧装置与物体之间的压紧力恒定,实现对物体的自适应压紧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适应压紧系统,包括压紧装置、稳压装置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压紧装置和稳压装置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气缸及设于该压紧气缸顶部的旋转接头,所述压紧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体,所述活塞体套设于电机轴上,且可随电机轴一起转动;所述旋转接头包括旋转体及壳体,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活塞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通过管接头与所述稳压装置连接;
所述活塞体内设有第一气道,稳压装置通过该第一气道与进气腔连通,且通过控制模块、稳压装置协同作用实现对所述进气腔内气压调节;
所述活塞体内设有第二气道,通过该第二气道实现排气腔与外界连通;
所述压紧装置压紧物体并实时监测气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信号控制所述稳压装置动作,对压紧装置的气压进行调节,确保所述压紧装置与物体之间的压紧力恒定,实现对物体的自适应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包括活塞和活塞端盖,对应所述第一气道、第二气道与所述活塞体结构相匹配,所述活塞端盖上端与旋转接头连接,下端与活塞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为一级,或在其中加入隔板,构成两级或多级缸体结构,所述两级缸体结构包括上缸筒和下缸筒,对应活塞体包括上活塞和下活塞,所述进气腔、排气腔通过所述隔板分为两级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包括上缸盖、缸筒及下缸盖,所述上缸盖、下缸盖分别设置在缸筒两端,且通过锁紧螺栓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内管,该内管一端与所述稳压装置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旋转接头并与第一气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头内设有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与电机轴之间设有胀紧套。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适应压紧方法,应用所述的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成名匠锻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成名匠锻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