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防盗匹配方法、系统、诊断仪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7877.1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申;温小锋;朱鹏波;韦恩祥;王宇;王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B60R25/24;G06F21/73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防盗 匹配 方法 系统 诊断仪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车辆防盗匹配方法,其应用于包含有车载的PEPS模块、诊断仪以及安全服务器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在诊断仪读取到所述PEPS模块未进行防盗匹配时,读取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及车辆VIN码;
步骤S11,诊断仪将读取的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和车辆VIN码发送给安全服务器;
步骤S12,诊断仪接收安全服务器根据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和车辆VIN码计算生成的电子安全码ESK,并把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写入PEPS模块,激活所述PEPS模块的防盗功能;
步骤S13,诊断仪通过诊断指令把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分别写入到本车辆的各防盗组件中,使所述各防盗组件具有与所述PEPS模块相同的电子安全码;
步骤S14,诊断仪在各防盗组件根据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完成防盗匹配后,把所述各防盗组件的序列号、电子安全码ESK、车辆VIN码上传所述安全服务器进行存储;
步骤S15,诊断仪在收到安全服务器的确认信息后,通过PEPS模块改写各防盗组件状态,使其中的电子安全码ESK处于不能被改写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盗组件包括钥匙、发动机控制单元、变速箱控制单元、车身控制单元中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具体为:
所述诊断仪在各防盗组件根据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完成防盗匹配后,检查各防盗组件是否存在故障码,在均不存在故障码后,把所述各防盗组件的序列号、电子安全码ESK、车辆VIN码上传所述安全服务器进行存储。
4.一种诊断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数据读取单元,用于在读取到PEPS模块未进行防盗匹配时,读取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及车辆VIN码;
车辆数据上报单元,用于将读取的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和车辆VIN码发送给安全服务器;
PEPS防盗激活单元,用于在接收安全服务器根据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和车辆VIN码计算生成的电子安全码ESK后,把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写入PEPS模块,激活所述PEPS模块的防盗功能;
防盗组件防盗激活单元,用于通过诊断指令把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分别写入到本车辆的各防盗组件中,使所述各防盗组件具有与所述PEPS模块相同的电子安全码;
防盗匹配结果上报单元,用于在各防盗组件根据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完成防盗匹配后,把所述各防盗组件的序列号、电子安全码ESK、车辆VIN码上传所述安全服务器进行存储;
电子安全码锁定单元,用于在收到安全服务器的确认信息后,通过PEPS模块改写各防盗组件状态,使其中的电子安全码ESK处于不能被改写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匹配结果上报单元进一步包括:
故障码检查单元,用于在各防盗组件根据所述电子安全码ESK完成防盗匹配后,检查各防盗组件是否存在故障码,以在均不存在故障码后,把所述各防盗组件的序列号、电子安全码ESK、车辆VIN码上传所述安全服务器进行存储。
6.一种车辆防盗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车载的防盗组件、车载的PEPS模块、诊断仪以及安全服务器,其中,所述PEPS模块分别与所述防盗组件和诊断仪连接,所述诊断仪与安全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诊断仪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诊断仪;
所述PEPS模块,用于向诊断仪传送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并接受诊断仪对所述电子安全码ESK的写入,以激活防盗功能;
所述防盗组件,用于接收诊断仪的诊断指令,接受诊断仪对所述电子安全码ESK的写入,以激活防盗功能;并用于接收PEPS模块改写状态,使其中的电子安全码ESK处于不能被改写状态;
安全服务器,用于对诊断仪的发送的所述PEPS模块的序列号和车辆VIN码进行计算,生成电子安全码ESK;并接收诊断仪所上报的各防盗组件的序列号、电子安全码ESK、车辆VIN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7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