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蜂窝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8455.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叶崇;刘玲;黄东;廖超前;伍孝;余洋;吴晃;叶高明;张岳峰;刘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79/08;C08K7/06;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李琦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蜂窝的蜂窝壁为二维碳布;
相邻的二维碳布由缝合碳纤维缝合;
所述二维碳布由碳纤维I和碳纤维II编织得到;
所述编织为以碳纤维I为经向,碳纤维II为纬向进行编织;
所述碳纤维I为拉伸模量为377-600GPa的碳纤维;
所述碳纤维II为导热系数为500-1000W/m·K的碳纤维;
所述碳蜂窝的蜂窝壁表面包覆有RTM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模量为377-600GPa的碳纤维包括PAN基碳纤维;
所述缝合碳纤维包括T300,T700或T800中的一种;
所述导热系数为500-1000W/m·K的碳纤维包括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蜂窝的壁厚为0.1-0.5mm,高度为5-50mm;
所述碳蜂窝的蜂窝边长为5-20mm,所述碳蜂窝的体积密度为30-300kg/m 3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碳纤维的排间距为0.5mm~1.5mm;
所述缝合的缝合宽度为蜂窝边长的0.95-1.05倍;
所述缝合间距为缝合宽度的2.95-3.05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PAN基碳纤维为选自M40J、M55J或M60J中的一种;
所述PAN基碳纤维的丝束为1K-6K。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丝束为1K-6K。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碳布包括平纹布、斜纹布或缎纹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蜂窝,其特征在于:
所述RTM树脂为热固性树脂;
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或双马树脂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碳蜂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碳纤维I为经向,以碳纤维II为纬向进行编织得到二维碳布,将所述二维碳布对齐重叠,缝合,得到蜂窝状预制体;
(2)采用RTM法,把RTM树脂预热后,将RTM树脂由蜂窝状预制体的底部注入,使RTM树脂沿着蜂窝状预制体的高度方浸润蜂窝状预制体;
(3)RTM树脂固化后即得所述碳蜂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蜂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RTM树脂由蜂窝状预制体的底部注入的步骤中,采用的注胶的压力为0.1MPa-1MPa。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蜂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TM树脂预热后的温度为39-42℃;
所述RTM树脂预热后的黏度为0.1-1Pa·s;
所述固化的温度为14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4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形化界面的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居民电子健康卡外联服务平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