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枣复合果酒配方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6951.1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郝光飞;赵山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G3/023 | 分类号: | C12G3/023;C12G3/024;C12G1/022;A61K36/87;A61P1/14;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05603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枣 复合 果酒 配方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枣复合果酒配方及加工方法,其中,一种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其包括,通过浸提制备初级红枣汁、初级枸杞汁和初级葡萄汁,复配得到混合果汁;加入碳酸钙和蔗糖,并加入偏重亚硫酸钾以杀菌,得到次级混合汁,进行发酵;发酵结束经过滤、离心,去除沉淀,再进行澄清、杀菌处理得到红枣复合果酒。该红枣复合果酒,其特征在于:红枣复合果酒的酒精度在8‑12%,风味良好,保持原有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特点,产生了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新物质,起到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枣复合果酒配方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枣,又名大枣。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的植物,红枣富含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环磷酸腺苷及维生素c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抑癌、降血压等功效。枸杞富含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甜菜碱等,具有促进免疫、抗辐射、保肝等作用。葡萄富含白藜芦醇、花青素、果酸及多种氨基酸等,具有促进消化、预防心脑血管病、抗衰老等作用。三种原料复配后,经发酵,不仅能够改善风味,保持原有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特点,而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产生了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新物质,起到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红枣产量大幅提高,需要以深加工来提高销量。随着我国酿酒工艺的不断提升,红枣酒逐渐形成规模进入大众的视野,但目前市场上的红枣酒口味太过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消费群众的需求,在以红枣为基础的情况下,加入枸杞、葡萄两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使红枣复合果酒风味独特、口感更加圆润、柔和,同时具备保健功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研制此种复合型红枣果酒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红枣复合果酒配方及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其包括,通过浸提制备初级红枣汁、初级枸杞汁和初级葡萄汁,复配得到混合果汁;加入碳酸钙和蔗糖,并加入偏重亚硫酸钾以杀菌,得到次级混合汁,进行发酵;发酵结束经过滤、离心,去除沉淀,再进行澄清、杀菌处理得到红枣复合果酒。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红枣、所述枸杞和所述葡萄的质量比为6-9:1-3:1-3。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浸提,浸提温度为70-100℃,浸提时间为1-3h。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酵,采用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处理的时间为3-8天,发酵温度为20-25℃,酵母添加量为0.01-0.05%。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向所述次级混合汁中加入酿酒酵母发酵前,需对酵母进行活化处理,所述活化处理为:将活性干酵母中加入到3-8%的葡萄糖溶液中,混合均匀,置于35-40℃的恒温水浴锅内水浴活化15-30min,待观察其产气泡丰富时,即可作为菌种使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离心处理步骤中,离心的转速为5000-6000r/min,离心处理时间为10-2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红枣复合果酒配方的加工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入碳酸钙和蔗糖,添加量为将混合果汁的pH调至0.01-0.05%,糖度调至20-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大学,未经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