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4563.1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3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国;王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41 | 分类号: | A23L5/41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斌 |
地址: | 2710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嘌呤 核苷 抑制 马铃薯 组织 变色 用途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嘌呤核苷用于抑制马铃薯变色的新用途和抑制马铃薯褐变的新方法。马铃薯所述黄嘌呤核苷处理防止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的变色,是指保持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原色、抑制变色加重;黄嘌呤核苷处理是用其溶液浸蘸、喷洒马铃薯组织或者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中;使用黄嘌呤核苷溶液浸蘸或者喷洒马铃薯组织时,黄嘌呤核苷溶液的浓度为(W/W)0.1ppm‑1000ppm,或者直接加入马铃薯浆液时,黄嘌呤核苷的马铃薯浓度为50ppm‑8000ppm(W/W)。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效果好,能有效抑制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变色;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及推广,适于少量样品处理和大生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涉及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也涉及一种控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组织受伤容易变色,例如马铃薯、洋姜、苹果、梨、桃子、荔枝、生菜等马铃薯切割受伤容易褐变;采后的花卉切口容易变色;组织培养中也经常发生褐变。变色既影响感官,降低商品价值,同时会导致一些营养和功能成分如酚类物质的损失。
目前国内外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方法有添加褐变抑制剂的方法,如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主要方法是用褐变抑制剂溶液浸蘸处理以及一些气调保鲜法等,例如使用抗坏血酸、柠檬酸、半胱氨酸浸蘸处理鲜切马铃薯,褐变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经过柠檬酸、N-乙酰半胱氨酸和4-己基间苯二酚浸蘸处理后,鲜切马铃薯褐变也减轻。《复合磷酸盐马铃薯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317595)提供了一种用复合磷酸盐马铃薯保鲜剂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方法。《Process for inhibiting enzymatic browning andmaintaining textural quality of fresh peeled potatoes》(专利公开号EP0903083A2)提供的技术为:去皮马铃薯先用热的有机酸溶液处理,然后用弱碱溶液中和并用还原剂处理,最终气调包装进行贮藏。控制变色也有物理方法,如用低氧和一定浓度的CO2混合气体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氧气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结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马铃薯鲜切后褐变可以通过应用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或释放二氧化硫的成分,得到很好控制,但这不符合现代消费者食用安全的要求。
以上方法有的操作繁琐,条件难以控制,不易在生产中实施;有的褐变抑制效果差,贮藏时间短,有的安全性低。总之,有效控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安全方法还在探索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黄嘌呤核苷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新用途和抑制马铃薯变色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抑制马铃薯组织和浆液的褐变,保持感官质量,而且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我们利用代谢组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比较易褐变和不易褐变马铃薯内代谢成分的差异,来研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机理和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的方法,意外的发现,黄嘌呤核苷在抑制马铃薯组织变色方面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黄嘌呤核苷用于抑制马铃薯变色的用途。
所述用途为,用黄嘌呤核苷处理防止马铃薯组织或者马铃薯浆液的变色。
黄嘌呤核苷又称9-呋喃核糖-3,9-二氢-1H-嘌呤-2,6-二酮,属于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黄嘌呤核苷在水中可以溶解,易溶于热水,不容于醚。黄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但不同品种含量相差较大,作用也有所不同。黄嘌呤核苷可作为非平衡细胞动力学分裂方式的抑制剂,有助于提高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效率;也可促进矮牵牛素向天竺葵色素含量转化,进而参与马铃薯中花色素成分的转变。但黄嘌呤核苷与褐变的关系尚未知晓。
本发明中,所述黄嘌呤核苷处理防止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的变色,是指保持马铃薯组织或者浆液原色、抑制变色加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4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消毒病床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临床药学的便携式配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