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2413.7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徐连勇;林丹阳;荆洪阳;韩永典;赵雷;吕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10/64;C22C1/04;C22C30/00;C22F1/00;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李程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fecocrni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方法打印高熵合金,制备得到打印态FeCoCrNi合金;所述激光选区熔化方法打印方法采用FeCoCrNi等摩尔配比的气雾化球形粉末作为原料;步骤2,将所述打印态FeCoCrNi合金沿打印方向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后FeCoCrNi合金;步骤3,将所述压缩后FeCoCrNi合金退火1.8~2.2h,冷却后得到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使用本方法仅需一次压缩及退火循环就可以实现晶粒大幅度细化,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及加工效率。应用本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及塑性,大大提高其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熵合金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新型合金设计理念,其通过在合金系统中使用多个主要元素来提高系统混合熵,以此来实现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因此,合金元素趋向于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FeCoCrNi合金是高熵合金的一种,其组织为面心立方结构(FCC)近年来由于其较高的强度及塑性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强度和塑性是材料最重要的两种力学性能,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平衡难以被打破,在提高其中一种性能的同时往往会引起另一种性能的降低。科学界为了同时提高这两种性能进行了许多尝试,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冷轧后退火的手段进行晶粒细化。加大总晶界面积有利于阻碍位错运动而提高强度,同时又能加大变形过程中晶粒间的协同变形以提高塑性,从而到同时提高强度及塑性。
通过冷轧退火进行晶粒细化的原理是通过冷变形增加形变储能,在退火过程中,组织中的形变储能驱动了退火再结晶的进行,再结晶完成后,粗大晶粒变成了细小的等轴晶。但是冷轧步骤繁琐,成本高。通常需要十个以上的冷轧循环以及之后的退火,甚至需要前期热轧及退火才能实现强度塑性同时提高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冷轧使用的都是铸锭,而铸锭本身具有较大的晶粒,而且晶内位错密度极低。冷轧变形的本质是位错的运动,位错运动中受到阻碍较小导致了形变储能难以积累,因此也就难以在单次退火中产生明显的晶粒细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方法打印高熵合金,制备得到打印态FeCoCrNi合金;
所述激光选区熔化方法打印方法采用FeCoCrNi等摩尔配比的气雾化球形粉末作为原料;
步骤2,将所述打印态FeCoCrNi合金沿打印方向进行压缩,压缩量为45~55%,得到压缩后FeCoCrNi合金;
步骤3,将所述压缩后FeCoCrNi合金在700~1100℃退火1.8~2.2h,冷却后得到高性能细晶FeCoCrNi合金。
上述技术方案中,激光选区熔化方法打印高熵合金试样过程为:基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将基板表面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有机溶剂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使用喷砂机进行表面喷砂处理,将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构建尺寸为预定尺寸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5°~70°以释放残余应力,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500ppm,激光功率为180W~220W,层厚30~50μm,线点距35~40μm,扫描速度720~760mm/s,氩气气氛保护,打印获得预定尺寸的打印态FeCoCrNi合金,随仓冷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所述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使用喷砂机进行表面喷砂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2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充电电池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柜体及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