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失活和提取耐酸细菌以用于使用质谱分析法表征和/或鉴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0027.6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琼斯·M·海曼;帕拉姆帕尔·多尔;伊丽莎白·米勒;维多利亚·吉拉德;安布尔·盖茨;桑德琳·麦勒;莫德·阿尔萨克;约翰·沃尔什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33/68;C12Q1/24;G01N33/569;G01N2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玮玮;郑霞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 耐酸 细菌 用于 使用 谱分析 表征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涉及用于失活和/或提取耐酸细菌(例如,分枝杆菌(mycobacteria)或诺卡氏菌(nocardia))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连续步骤:(a)获得已知包含或可能包含耐酸细菌的测试样品,并将测试样品悬浮于包含乙醇和珠的容器中;(b)珠磨和/或涡旋容器以打碎容器中的团块和/或破坏容器中的耐酸细菌细胞;以及(c)随后在室温下温育悬浮液至少约3分钟,以失活测试样品中包含的任何耐酸细菌。根据本发明,测试样品可随后通过离心来沉淀、用甲酸来重悬、加入乙腈、并经历质谱分析法用于表征和/或鉴定耐酸细菌。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5月15日,申请号为201380025243.4,发明名称为“失活和提取耐酸细菌以用于使用质谱分析法表征和/或鉴定的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3/828,119、标题为“Methodsfor Inactivation and Extraction of Acid-Fast Bacteria for Characterizationand/or Identification Using Mass Spectrometry”的,以及2012年5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648,420、标题为“Methods for Inactivation and Extraction ofMycobacteria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or Identification using MassSpectrometry”的权益,其并入本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失活和提取耐酸细菌,诸如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a)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的方法。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使用质谱分析法快速表征和/或鉴定测试样品中的分枝杆菌或诺卡氏菌的方法。
传统的自动化表型ID测试,诸如PhoenixTM和系统,或手动表型测试诸如API要求,微生物处于适当的生长阶段并且无干扰培养基和血液制品,以提供稳健的结果。这些系统使用来自阳性肉汤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18-24小时的菌落。然而,为了获得更快的结果,一些实验室已报道了使用这些系统及从阳性血液培养瓶分离的微生物。这些直接来自培养瓶的试验并不是对于所有的微生物(例如,革兰氏阳性球菌))都是适当的,未经测试厂商验证,并且一般要花费3-8小时才能提供结果。迫切需要更快速且宽广的特异性测试,以在阳性培养结果之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优选地1小时内为医师提供临床上相关的结果。
质谱方法具有允许非常快速地鉴定微生物的潜能,但可遇到来自液体微生物培养基中和临床样品诸如血液或其组合中存在的许多化合物的干扰。用于直接从阳性血液培养肉汤中回收微生物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两步差速离心和在血清分离器管中的离心。
用于分离、表征和/或鉴定微生物的其他方法已被描述,包括:
美国专利号6,177,266公开了用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细胞的蛋白提取物或全细胞产生的属、种和菌株特定生物标志物化学分类细菌的方法。
然而,本领域中仍存在对微生物测试样品的失活和/或提取用于随后通过质谱分析法分析、表征和/或鉴定的有效且快速的方案的需要。特别是,失活或细胞死亡通常对于耐酸细菌诸如分枝杆菌属和诺卡氏菌属在生物安全级别-3(BSL-s/P3)环境外的后续处理是必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未经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0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