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瓣分控包裹式腔管异物夹持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5419.0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9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统;李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F11/20;A61B17/2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瓣分控 包裹 式腔管 异物 夹持 取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瓣分控包裹式腔管异物夹持取出装置,包括把手、三个手动拨片、三个夹持瓣、三根钢丝绳、一个作动端头、一个弹簧管、一个防扭套;所述的三个手动拨片通过弹簧与把手相连,每个手动拨片通过一根钢丝绳控制一个夹持瓣,三个夹持瓣通过三个手动拨片、三根钢丝绳独立控制,所述的钢丝绳一端固定在手动拨片上,另一端经过一个导向装置后,依次穿过防扭套、弹簧管连接在一个夹持瓣上,三个夹持瓣的顶部通过连接件安装作动端头上,另外一端穿过一次性护套底部的扇形条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腔或耳道等腔体内不规则形状的异物包裹式夹持取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瓣分控包裹式腔管异物夹持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鼻腔或耳道等腔体内的不规则异物,传统的取出方式为一般器械或者自制简易工具取出,这种依赖于自制简易工具或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巧水平的方式,存在夹持定位不准确、控制不灵敏、以增大患者痛苦、无法对异物进行包裹容易对组织产生损伤、易发生二次伤害等情况,即影响救治效率又增加了医生的执业风险和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从多瓣式分动夹持、异物精准抓取、准确度保持、可增加内窥镜窥视等因素入手进行设计,提出了一种多瓣分控包裹式腔管异物夹持取出装置,该装置便于制作和使用、方便安全且加工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瓣分控包裹式腔管异物夹持取出装置,包括把手、三个手动拨片、三个夹持瓣、三根钢丝绳、一个作动端头、一个弹簧管、一个防扭套;所述的三个手动拨片通过弹簧与把手相连,每个手动拨片通过一根钢丝绳控制一个夹持瓣,三个夹持瓣通过三个手动拨片、三根钢丝绳独立控制,所述的钢丝绳一端固定在手动拨片上,另一端经过一个导向装置后,依次穿过防扭套、弹簧管连接在一个夹持瓣上,三个夹持瓣的顶部通过连接头安装作动端头上,另外一端穿过一次性护套底部的扇形条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防扭套的中心或者偏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作为窥镜的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扭套通过锥状连接套与把手相连,所述的把手上与防扭套对应位置为一个空腔,所述的空腔与一个可拆卸式端盖配合,可旋转拆卸端盖并辅以内窥镜或光源作为辅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作动端头,作为夹持瓣等组件的载体,为其提供运动支撑,在所述的作动端头的侧壁上三组销孔,每组销孔包括两个,两个销孔与同一个销杆构成同心孔轴配合,销杆同轴贯穿两个销孔和夹持瓣预留的通孔,支撑夹持瓣做周向运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作动端头底部由中心向外侧形成三个三棱凹槽,相邻三棱凹槽之间的夹角为120°,三个夹持瓣的顶部通过一个连接头安装在对应的三棱凹槽内,在连接头上设有销柱,在三棱凹槽侧壁设有销柱,一个弹簧的两端卡在两个销柱上,给对应的夹持瓣提供弹力。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扇形条孔设置三个,扇形条孔与夹持瓣同角度、同弧度、同位置分布,为一次性护套与作动端头的嵌套提供通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弹簧管一端通过锥状连接套连接把手可带动实现角度扭转和偏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钢丝绳两端设置有球头和球头Ⅱ,分别连接夹持瓣上的连接头和手动拨片上的C型槽,实现两者的动力传递和作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较之前的通用器具具有夹持定位准确、控制灵敏、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具体的,通过在作动端头底部由中心向外侧形成三个三棱凹槽,相邻三棱凹槽之间的夹角为120°,三个夹持瓣的顶部通过一个连接头安装在对应的三棱凹槽内,在连接头上设有销柱,在三棱凹槽侧壁设有销柱,一个弹簧的两端卡在两个销柱上,给对应的夹持瓣提供弹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5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