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阶梯阻抗耦合双模谐振器的IPD毫米波带通滤波器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6479.8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7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乐;于会婷;杨雨豪;王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项京;高莺然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阻抗 耦合 双模 谐振器 ipd 毫米波 带通滤波器 芯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阶梯阻抗耦合双模谐振器的IPD毫米波带通滤波器芯片,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阶梯阻抗耦合线、第一开路枝节和第二开路枝节,其中,阶梯阻抗耦合线包括第一阻抗左传输线、第一阻抗右传输线、第二阻抗左传输线、第二阻抗右传输线,上连接线和下连接线,第一阻抗左传输线和第一阻抗右传输线构成第一阻抗耦合传输线,第二阻抗左传输线和第二阻抗右传输线构成第二阻抗耦合传输线,由于采用了耦合传输线,能够实现较好的频率选择性,更好地抑制其他信号频率及通频带外干扰,此外,采用了阶梯阻抗模式,与传统的均匀阻抗模式相比,减小了通带内回波损耗,能够更好地抑制信号反射,使整个电路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阶梯阻抗耦合双模谐振器的IPD毫米波带通滤波器芯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蓬勃发展。根据规定,5G网络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FR1频段是指450MHz-6GHz的频率范围;FR2频段是指24.25GHz-86GHz的频率范围,通常被称为毫米波频段。相比于已被大量使用的FR1频段,毫米波无线电频谱不仅有很大的待开发空间,而且其连续可用的超大带宽,可以更好地满足5G系统对超大容量和极高速率的传输要求。3GPP协议38.101-2Table 5.2-1定义了3段5G毫米波波段,分别是:n257(26.5GHz-9.5GHz),n258(24.25GHz-27.5GHz)和n260(37GHz-40GHz)。
研究者们致力于将各种射频器件设计到毫米波频段,以此来推进5G网络的发展建设过程。
此外,在对各种移动设备的便利性和功能多样化有着更高要求的今天,射频器件的微型化称为一大发展趋势。随着集成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包括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LTCC)、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集成无源器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都被应用于射频器件集成。其中,由于IPD工艺可与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兼容,基于IPD工艺设计的无源器件易集成到集成电路芯片中,不但能够提高可靠性,还可以减小器件尺寸。
其中,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中极为关键的器件,在5G系统中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高性能的滤波器要求有低插入损耗、宽阻带抑制、高隔离度和小电路尺寸。一直以来,谐振器在高性能滤波器的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基于多模谐振器设计的带通滤波器可实现小尺寸、低损耗。
然而基于传统的环形谐振器设计的带通滤波器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频率选择性较差,通频带外干扰较强,以及通频带内回波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阻抗耦合双模谐振器的IPD毫米波带通滤波器芯片,以解决传统带通滤波器芯片的频率选择性较差,通带内回波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阶梯阻抗耦合双模谐振器的IPD毫米波带通滤波器芯片,包括:输入端口1、输出端口2、阶梯阻抗耦合线3、第一开路枝节4和第二开路枝节5;其中,所述输入端口1和所述第一开路枝节4连接,所述输出端口2和所述第二开路枝节5连接;
所述阶梯阻抗耦合线3包括第一阻抗左传输线301、第一阻抗右传输线302、第二阻抗左传输线303、第二阻抗右传输线304,上连接线305和下连接线306,其中,所述第一阻抗左传输线301和所述第一阻抗右传输线302构成第一阻抗耦合传输线,所述第二阻抗左传输线303和所述第二阻抗右传输线304构成第二阻抗耦合传输线;
所述输入端口1,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开路枝节4;
所述第一开路枝节4,用于通过能量耦合将输入信号传输至所述阶梯阻抗耦合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4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立体视觉测温检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