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铱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4564.8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5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亮;李雪;张航;刘伟生;李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铱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铱配合物是以三氯化铱为原料,经与2‑苯基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共轭衍生物复合配位得到,标记为Ir‑ONOO。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水溶液中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的探针。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铱配合物在检测水溶液中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的应用。本发明设计合成的铱配合物探针Ir‑ONOO能够单一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识别水相中的过氧亚硝酸根离子。本发明的铱配合物探针Ir‑ONOO具有较长的磷光发射寿命,利用时间分辨技术屏蔽背景荧光的干扰,成功应用于生物活细胞成像,有效检测和跟踪细胞内内源性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变化,在临床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铱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是内源性活性氧物质(ROS)之一,具有强氧化性和亲核性,由一氧化氮(NO)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在非酶催化作用下扩散反应而产生(J.Biol.Chem.2013,288(37),26464-26472)。因为过氧亚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和多种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含过渡金属的酶发生反应,如果其在体内过量存在,就会对细胞中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多种分子组分产生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癌症和其他等疾病(Physiol.Rev.2007,87(1),315-424;Nat.Rev.Drug Discov.2007,6(8),662-680)。因此,过氧亚硝酸根离子可用作检测各种临床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然而,由于该物质在体内具有寿命短、反应活性高、浓度低和难以俘获等性质,导致对其直接检测和跟踪困难,对其在生物系统中致病机理的理解也有待更深入的探究(ACS Chem.Biol.2009,4(3),161-177)。所以,开发在线检测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的有效方法对于探索包括药物引起的某些疾病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结合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响应快速,对生物组织没有损伤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Acc.Chem.Res.2016,49(10),2115-2126)。虽然基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过氧亚硝酸根的研究已有报道(Coord.Chem.Rev.2018,374(1),36–54),但是大多数小分子荧光探针是以荧光染料为发光单元,其发光寿命短,难以屏蔽生物组织背景荧光的干扰;再加上次氯酸和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物质与过氧亚硝酸根离子性质相似,其区分检测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利用铱配合物发光寿命长的特点开发铱配合物磷光探针来检测过氧亚硝酸根离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准确、灵敏的检测出水溶液中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的新型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铱配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一种本发明所述的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三氯化铱为原料,经与2-苯基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共轭衍生物复合配位得到,标记为Ir-ONOO;所述铱配合物命名为:六氟磷酸化2-苯基吡啶·2-(4-硝基苯基)-N-(1,10-邻菲啰啉-5-基)乙醛酰胺合铱(III)。
进一步,具体步骤为:步骤1、合成中间体二氯·四(2-苯基吡啶)合二铱(III):将乙二醇乙醚与水的混合物加入三氯化铱与2-苯基吡啶中,形成一次混合物;所述一次混合物在氩气保护下于130℃下搅拌,将搅拌后的所述一次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过滤出黄色固体沉淀,用水和乙醇洗涤所述黄色固体沉淀后得到所述中间体二氯·四(2-苯基吡啶)合二铱(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大学;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4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注塑材料
- 下一篇:一种离心萃取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