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1656.2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康一飞;方伟;梁明;黄山;尹若捷;谭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90;G06T7/70;G06T7/60;G06T5/50;G06T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摄影 测量方法 电子设备 系统 | ||
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可以降低采集图像时的操作复杂度,扩展数字摄影测量的适用场景,增加测量的可靠性,该方法包括:在不同拍摄位置,以不同的拍摄方向拍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都包括目标物体和实际尺寸已知的第一物体;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构建数字三维空间;根据数字三维空间,以及数字三维空间与真实的三维空间的尺寸的缩放比例确定目标物体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其中,缩放比例与第一图像中第一物体的位置、第二图像中第一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一物体的实际尺寸有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通讯基站的勘测工作,包括不限于室内外设备尺寸、高度、部署间距的测量等,是通讯基站站点设计、设备部署、物料发送、风险检测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勘测手段为室外尺量、室内手绘。传统的勘测手段存在工作量大,可靠性差,且危险性高等问题。为此,运营商和塔商等更多地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完成针对通讯基站的勘测工作。
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用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量测与识别,完成几何与物理信息的自动提取。
其中,基于地面序列图像的测量方案常被使用。测量人员可使用手机或相机等,拍摄大量包含控制点的照片或者视频,然后对这些照片或视频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人员在拍摄照片或视频之前,需要遵循严格的距离关系和方位关系布设多个代表控制点的标靶。布设标靶过程复杂且不可靠。另外,布设多个标靶还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在一些狭小的空间、倾斜屋顶等场景中难以实施。
可见,亟需一种操作便利,适用更广测量场景的且可靠的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可以降低图像采集的操作复杂度,扩展数字摄影测量的适用场景,增加测量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都包括目标物体和实际尺寸已知的第一物体;其中,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拍摄位置不同,且,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拍摄方向不同;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构建数字三维空间;根据数字三维空间,以及数字三维空间与真实的三维空间的尺寸缩放比例确定目标物体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其中,缩放比例与第一图像中第一物体的位置、第二图像中第一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一物体的实际尺寸S1有关。
其中,数字三维空间以三维点云的形式呈现。三维点云,是指三维空间中物体表面的点数据的集合,可反映物体表面轮廓。目标物体的两个端点,是指待测量距离的两个端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目标物体可以为一个,目标物体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目标物体的高度、长度、宽度等。目标物体也可以为两个,则目标物体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两个目标物体之间的间距等。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测量人员需要预先遵循严格的距离关系和方位关系布设多个控制点的标靶,并拍摄大量包含标靶的照片或者视频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在不同拍摄位置、以不同拍摄方向两次拍摄图像的操作更便利。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第一物体的实际尺寸确定数字三维空间的尺寸缩放比例,有利于提升测量的可靠性。再有,由于在狭小机房、倾斜屋顶等场景中也能够实现在不同拍摄位置,以不同拍摄方向拍摄图像,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可以适用于更广的测量场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数字三维空间的地面和第一图像的摄影中心,或者根据数字三维空间的地面和第二图像的摄影中心,确定数字三维空间的天空方向;其中,数字三维空间的地面为数字三维空间中离散点分布最密集的平面;根据数字三维空间、缩放比例、数字三维空间的地面和天空方向,确定目标物体的高度。
其中,三维离散点分布最密集的平面为单位空间内点数据的数量值最大的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16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扩音系统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鱼型光纤光栅压力和温度传感器